吴洲云海接,楚驿梦林长。
符节分忧重,鹓鸿去路翔。
艳歌愁翠黛,宝瑟韵清商。
洲草遥池合,春风晓旆张。
晋臣多乐广,汉主识冯唐。
不作经年别,离魂亦未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欲闻一樽酒,谁为拂尘裘?
注释:
酬:答谢。
乐天:白居易的雅号。
扬州: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扬州是州治)。
逢:遇到,遭遇。
席上:宴会上。
吴楚:指长江下游一带。东南坼:东南分裂。坼:裂开。
乾坤:天地。
日夜:昼夜。
亲朋:朋友。
无一字:没有一个字可以写。
老病:衰老多病。
孤舟:孤单的小船。
戎马:战争。
关山:指潼关以东地区。
凭轩:倚着窗户。凭,靠着;轩,窗子。
一樽酒:一杯美酒。樽,盛酒的器具。
尘:尘土;这里指被尘土污染了的心。
拂:掸去,拭去。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 (816).时白居易在徐州(今属江苏)任节度使, 不久改授杭州刺史. 此诗即作于此时. 这是一首七律.诗人通过回忆和想象,抒写自己对扬州昔游的回忆及与友人相逢的喜悦,同时抒发了仕途失意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扬州美景, 从大处落墨, 境界壮阔雄浑, 气势豪迈磅礴. “吴楚”句, 写诗人由吴地乘船南下, 经过楚地向西驶去, 抵达扬州.“东南坼”, 形容大地分裂, 暗示诗人贬谪的不幸和悲苦心境.“乾坤”、“日夜”, 既指广阔的宇宙、无边的时间, 又比喻人生的渺小和短暂, 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亲朋无一字”, 暗寓诗人被贬远地,无人问讯的孤独处境.“老病”句, 则进一步点出诗人的年华老大、身体渐衰, 更增添了诗人的悲愁抑郁之情.以上四句, 写景叙事, 情调沉郁, 意境苍茫.
五、六句承“亲朋无一字”而来, “老病”句中“病”字正可与此句中的“亲”相扣合, 可见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诗人面对茫茫江水, 想到自己漂泊江湖, 无亲无友, 不禁悲从中来, 泪水纵横, 涔涔而下.这两句写得十分感人.“欲闻一樽酒”, 说明诗人虽身居逆境, 仍然保持着豁达乐观的态度;“谁为拂尘裘”, 则是借人世的冷暖, 反衬出自己的孤傲不羁.
以下四句, 诗人转而写自己在长安的境遇.“戎马关山北”句, 写自己远离故乡, 身处边陲, 战乱频繁, 不得安居, 心情十分激愤.“凭轩”句, 写诗人登上高楼, 眺望远方的情景.这两句写景抒情, 情景交融, 感情极为复杂.“一樽酒”三句, 表现诗人在政治失意后仍保持旷达胸怀的思想感情.
最后二句写对友人的怀念与安慰: “晋臣多乐广”, 晋朝的大臣中有一个叫乐广的人, 他为人耿直, 为官廉正, 很有名望, 诗人用他来比喻自己的朋友.“汉主识冯唐”, 东汉时, 魏尚因事获罪削职, 后来得到汉文帝的重用;诗人用他来比喻自己的知己友人.这两句既是对朋友的慰勉,也是对自己的宽慰.全诗至此收笔, 但留给读者的印象却十分深刻.
这首诗在结构上打破了平仄律诗的形式, 在内容上也突破了传统的藩篱, 把写景和抒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前八句写景, 后二句抒情.前半部分写景是实, 后半部分抒情是虚;前八句景物是从空间写起的, 后二句抒情是从时间写起的.虚实结合, 使诗歌具有更大的艺术容量和感染力.
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很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诗的前六句写诗人在扬州的美好生活和无限风光, 与后四句所写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 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二是语言精炼, 富有韵味.如“吴楚东南坼”句中的“东南坼”三字, 既写出了大地分裂的景象, 又暗含着诗人贬谪的不幸和悲苦心境;“艳歌愁翠黛”一句, 既写出了诗人对艳歌的欣赏和喜爱, 同时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伤感;“一樽酒”三句更是精警明快, 耐人寻味.三是善于运用典故.如“晋臣多乐广”和“汉主识冯唐”两句, 分别引用了晋代乐广和汉代冯唐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 这两个典故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四是章法严密, 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