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逢毛女话何事,应见巨灵开此山。
浓睡过春花满地,静林中夜月当关。
纷纷诏下忽东去,空使蒲轮倦往还。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华山的七绝。全诗四句皆写华山之景,但所写景物不同:前两句写华山高峻、险峻、雄壮;后两句写华山幽深、静谧、神奇。“浓睡过春花满地”,以“浓睡”喻华山之静谧;“夜月当关”,以“夜月”喻华山之幽寂。“纷纷诏下忽东去,空使蒲轮倦往还。”以“诏”喻朝廷之旨意,“蒲轮”借指帝王,言朝廷之旨意一颁,便令人疲于奔命。这两句既写出了陈希夷的超尘拔俗、隐逸自守之志趣,又表现了诗人对陈希夷不慕名利、淡泊明志的赞赏之情。

【答案】

(赠华山陈希夷)

□□□□□□,□□□□□□□。

曾逢毛女话何事,应见巨灵开此山。

浓睡过春花满地,静林中夜月当关。

纷纷诏下忽东去,空使蒲轮倦往还。

注释:

赠:赠送。

华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

曾逢:曾经遇到。

毛女:指神话中人面鹿身的西王母。

何事:说什么?

巨灵:指传说中的巨人力士,相传他是劈开华山的神力。

浓睡:深沉的睡眠。

春花:春天盛开的花。

满地:到处都是。

夜月:夜晚的月光。

当关:当门,指守护。

诏:诏书。

东去:向东方而去。

蒲轮:用蒲草制成的车轮。

蒲轮:指帝王的车驾。

赏析:

这是一首咏颂华山的七绝。首句“□□□”为韵脚,次句“□□□”为韵脚,三句“□□□”为韵脚,四句“□”为韵脚,押韵严谨,节奏鲜明。前四句写华山之形,“□”、“□”、“□”、“□”各两字,声调平缓,音节悠长而富有音乐性,形象地描绘了华山之高峻、险峻、雄壮。

中间四句写华山之态,“□”、“□”、“□”、“□”各两字,语势跌宕,音节顿挫,极富变化和韵味,生动地勾勒出了华山幽深、静谧、神奇的画面:华山上,春花烂漫,万紫千红;夜月当关,宁静清雅;皇帝诏令下达,却忽然间向东而去;蒲车倦倦,使人感到疲惫不堪而东归。

尾联写作者感慨万分,“纷纷诏下忽东去”,“蒲轮”借指帝王,言朝廷之旨意一颁,便令人疲于奔命。这几句既是对陈希夷的赞颂,又是对作者自身境遇的一种写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