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块兮奫沦逶迤,生我至德兮其心孔殷,茫茫兮孰知其施?
道之虚,维吾之庐。
阛之隘,维吾之宾矣。
道之谧,维吾之室。
阛之嚣,维吾之党矣!
杳乎徐乎,辽乎冥乎,维吾之娱矣!
刚龙之蟠长云兮夭矫蜿蜒,修鳞之喜横海兮纷潾漩沿,游神于六合之外兮希夷自然。
【注】:
- 奫(xiāo)沦:广大。
- 至德:最高的道德。
- 孰知:谁能够知道。
- 虚:空虚。
- 庐:居所,家室。
- 隘(ài):狭隘。
- 维吾之宾:指我与他们相处的处所。
- 谧(yì):安静。
- 道之谧:指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即顺应自然的道理。
- 嚣(xiāo):喧哗,嘈杂。
- 辽(liáo):辽阔,无边无际。
- 希夷:形容恬淡、悠闲。
- 蟠长云:盘旋在高空的云朵。
- 夭矫:夭折,弯曲。
- 横海:横渡海面。
- 纷潾漩(xuán)沿:波纹翻滚的样子。
- 六合:天地四方。
- 希:希望。
- 游神:游魂或游子。
- 六合之外:指超越世俗的境界。
【译文】:
广阔的大地啊,多么辽阔而曲折,赋予我最高的道德——心是多么殷切。茫茫啊,谁能了解它的施予呢?
道是虚空,是我的居所,
街市狭窄,是我交往的人,
道是安静,是我的家室,
街市喧嚣,是我志同道合的朋友!
悠远啊,辽远啊,无边无际啊,是我的娱乐!
巨大的龙盘绕着高高的云朵——它们是如此地夭矫蜿蜒,修长的鳞片喜于横渡大海——波纹是那样的纷涟旋绕,游走在天地之间——渴望达到一种恬淡和悠闲。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赋的形式,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对于道家思想的理解和追求。首句“大隐赋附歌 其一”表明了这是一首附歌,可能是作者在某种情境下所作的诗作。
第一句“茫茫大块兮奫沦逶迤”,“大块”在这里象征着广袤无垠的自然世界,“奫沦”“逶迤”分别形容大自然的宽广和曲折。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宏伟壮丽景象的感受和赞叹。
接下来的句子“生我至德兮其心孔殷”,“至德”指的是最高的道德品质,“其心孔殷”则表示诗人内心对于道德的追求非常强烈。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四两句“茫茫兮孰知其施?道之虚,维吾之庐。”“孰知”意为“谁能知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谁能够理解”。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浩瀚无垠的自然世界中,究竟谁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呢?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道之虚,维吾之庐。阛之隘,维吾之宾矣。道之谧,维吾之室。阛之嚣,维吾之党矣!”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家思想中“无为”、“静默”、“平和”的理解,认为这些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
最后两句“杳乎徐乎,辽乎冥乎,维吾之娱矣!”,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理想境界的愉悦和满足感。这里的“杳乎徐乎”和“辽乎冥乎”分别形容时间的缓慢流逝和空间的无限广阔,而“维吾之娱”则是说在这样的生活中,诗人感到十分快乐和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道家思想的阐述,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和平、宁静生活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