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澜起兮风自飘,云溶溶兮连泬沉寥。
微风息兮波以平,云霏霏兮开杳冥。
重岩邈兮修已远,洄潭渺兮深复浅。
羽馀觞兮空馀罍,玉颜酡兮山已颓。
羲皇何以不复回,捐形弃世兮如我何哉。
金踊跃兮求莫耶,为不祥兮将奈何!

诗句释义:

曾澜起,风自飘;云溶溶,连[泬](沉)寥。

微风息,波以平;云霏霏,开杳冥。

重岩远,修已远;洄潭浅,深复浅。

羽余觞,空余罍;玉颜酡,山已颓。

羲皇何以不复回,捐形弃世兮如我何哉。

金踊跃,求莫耶;为不祥,将奈何!

译文注释:

  1. 曾澜起,风自飘,云溶溶,连[泬](沉)寥。
  • “曾澜起”指的是波澜起伏,风在水面上自由地飘荡。
  • “风自飘”表示风在空中自由地飘动。
  • “云溶溶”指天空中的云彩非常浓密、连绵。
  • “连[泬](沉)寥”形容天空的宁静和广阔,云层低垂、连绵不绝。
  1. 微风息,波以平,云霏霏,开杳冥。
  • “微风息”表示轻微的风停止吹拂。
  • “波以平”指水面平静如镜,没有波浪。
  • “云霏霏”形容云层轻薄且密集。
  • “开杳冥”意指天空中的星星开始闪烁,呈现出朦胧的景象。
  1. 重岩邈,修已远,洄潭渺,深复浅。
  • “重岩邈”指高耸的山峰距离遥远。
  • “修已远”形容山峰非常高远。
  • “洄潭渺”形容水流回旋的山谷深远而辽阔。
  • “深复浅”指山谷深处与岸边的距离有长有短,变化多端。
  1. 羽余觞,空余罍,玉颜酡,山已颓。
  • “羽余觞”指酒杯被风吹走,只剩下杯形的羽毛。
  • “空余罍”形容酒器被风带走,只留下空瓶。
  • “玉颜酡”形容脸颊因饮酒而泛红。
  • “山已颓”意指山体因风雨变得摇摇欲坠。
  1. 羲皇何以不复回,捐形弃世兮如我何哉。
  • “羲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此处借指古代的理想状态或圣人。
  • “不复回”表达了对古代理想状态的怀念。
  • “捐形弃世”表示摒弃世俗的生活。
  • “如我何哉”表示自己处于这样的状态应该如何自处。
  1. 金踊跃,求莫耶,为不祥,将奈何!
  • “金踊跃”形容金鸟急切地寻求栖息地。
  • “求莫耶”意为急切地向某个地方飞去。
  • “为不祥”表达因为金鸟的行动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 “将奈何”意指该如何面对这样的不吉利之事。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理想状态的追寻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对风云变幻、山川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通过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宏大,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2. 评析:
    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一句都简短精炼,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理想的追求和思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3. 写作背景:
    《大隐赋附歌·其二》是唐末五代时期皇甫松的作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皇甫松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抒发,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困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