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
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
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
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注释】

青山:山色青翠,形容山峦。

旧路:指曾经走过的老路。

白首:指年老的人。醉还乡:醉意中回到故乡。

试:尝试。

第三桥:地名,在今江苏高邮境内,是大运河边一个渡口。

便入千顷花:意思是到了三桥就进入了花海之中。

淮水:大河流名,即淮河。

归心忽迢遥:归乡的心情突然变得遥远而不可触及。

乍疑鲸喷浪:忽然觉得有如鲸鱼喷水那样巨大的浪花。

忽似鹢凌风:忽然感觉像是鹢(yì)鸟迎着风势前进。鹢,古书上说“鹢”是一种鸟,它飞时翅端像船,故称。凌,乘、骑。

呀呷汀洲动:形容江水拍击沙岸发出的声响。汀洲:沙洲。

喧阗(tián):声音嘈杂、纷乱。里巷空:街道上没有行人。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诗人在江南一带任官,因安史之乱流寓安徽、江西一带,此诗为途中所写。诗人在江南的旅途中,经过三桥、淮水,看到沿途风景的变化和江淮两岸的变迁,抒发了对家乡思念之情。

第一句“青山旧路在”,点明地点,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白首醉还乡”,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却仍想回家乡,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第二句“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第三桥,位于今高邮市北郊,是大运河旁一座古老的桥梁。诗人到达第三桥后,仿佛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便入千顷花”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怀念。

接下来两句“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描述了战乱之后,淮水的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忽迢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也透露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则通过比喻和想象,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鲸喷浪”形容浪花巨大而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鹢凌风”则形容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样子,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海浪和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最后两句“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则是诗人在江边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色,进一步衬托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呀呷”形容江水拍打沙岸时发出的声音,“喧阗”则形容街道上的喧嚣声,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