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鸭同群世所知,蜀人竞送放生池。
比来养狗图鸡在,不那阇梨是野狸。

【注释】

①放生池:古代寺院中供施食给飞禽走兽的地方。

②鹅鸭同群:比喻同流合污,混在一起。

③蜀人:四川一带的人。竞(jìng):争先恐后地。

④比来:近来。

⑤阇梨:梵语的音译,意为和尚,这里指僧人。

⑥野狸:山野中的野狐狸。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成都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首句“鹅鸭同群世所知”,写当地居民对放生池里放生动物的态度。放生池,是佛教寺院中供施舍给飞离走兽和鱼类的地方,而当地人却把鹅鸭与其它动物混在一起一起放生,这种不合佛法的行为,是人所共知的。

次句“蜀人竞送放生池”,写当地百姓对佛家行为的不同态度。他们争着把鹅鸭等动物送到寺院的放生池里去,以表示对佛家的虔诚。

三、四两句“比来养狗图鸡在,不那阇梨是野狸”,写佛家徒众养狗的目的。因为养狗可以捉到鸡,故人们争相养狗。但佛家徒众养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抓鸡吃,而是希望佛祖能够显灵庇佑,因此说佛家徒众是“不那阇梨是野狸”。这里的“野狸”是指野狐狸,意指那些没有佛门庇护、无法成仙得道的俗人。

全诗通过描写成都百姓争着把鹅鸭等动物放到寺院的放生池里的不同行为,表现了人们对佛法理解的不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待佛法的不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