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雪翻霜千万重,往来弦望蹑前踪。
见君终日能怀信,惭我趋时尽放慵。
石壁战声飞霹雳,云峰倒影撼芙蓉。
因思宗悫长风语,壮气横生忆卧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写了作者在冬日东游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译文

  1. 骤雪翻霜千万重:描述冬天的景象,大雪纷飞,覆盖大地,气温很低。
  2. 往来弦望蹑前踪:指船只在波涛中穿行,仿佛在追寻前人留下的痕迹。
  3. 见君终日能怀信:看到你整天都能保持信念和忠诚。
  4. 惭我趋时尽放慵:我感到惭愧,因为我随波逐流,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决心。
  5. 石壁战声飞霹雳:指山壁上战斗的回声如同霹雳般震耳欲聋。
  6. 云峰倒影撼芙蓉:形容云峰倒映在水中,如同荷花一般美丽动人。
  7. 因思宗悫长风语:回忆起南朝时期宗悫(一作“仲策”)的豪言壮语,他以长风之力破浪前行的故事激励自己。
  8. 壮气横生忆卧龙:想象自己像诸葛亮那样有雄心壮志,奋发向前。

注释

  • 中和甲辰年冬十月: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十月。
  • 奉使东泛:奉命出使东部地区。
  • 泊舟于大珠山下:停船在大珠山脚下。
  • 潮浪、骤雪、翻霜:描绘冬天的寒冷景象。
  • 弦望、蹑前踪:指船只行驶在波涛中,仿佛在追寻前人的踪迹。
  • 见君终日能怀信:看到你整天都能秉持信念。
  • 惭我趋时尽放慵:感到惭愧,因为我随波逐流,失去了自己的原则和决心。
  • 石壁、战声:山壁之间传来战斗的回声。
  • 云峰、倒影:指云峰倒映在水中,形成美丽的倒影。
  • 宗悫、长风:宗悫曾以长风破浪的壮举闻名。
  • 卧龙: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其智谋和才能著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象,反映了王昌龄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感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宗悫长风破浪的敬佩和对自己的反思,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