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罅根危叶易乾,风霜偏觉见摧残。
已饶野菊夸秋艳,应羡岩松保岁寒。
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
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

【注释】

中和甲辰年,即公元835年,诗人在任东川节度使时作此诗。东泛:泛指游览。大珠山:在四川新繁县南。石罅(xià):石头的裂缝处。根危叶易:杜鹃树的根部很稳固,树叶却容易凋落。见摧残:被风吹打、霜雪打击。已饶野菊:野菊花已经足够艳丽了。岩松:山中的松树。岁寒:指松树四季常青不凋。可惜:可惜这美丽的杜鹃花只能开放在碧海之中,不能移植到朱栏红阑之上。樵夫:砍柴的人。一例:一样。看:看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蜀地大珠山时所作。诗前四句写景,以“风霜”二字总括全篇,描写了杜鹃树不畏风雨,不怕摧折的特点;后四句抒情,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对高员外的赞美之情。

首联“石罅根危叶易乾”,起笔就写杜鹃树生长环境之艰难。杜鹃树根如磐石般坚固,枝叶却很容易枯死,可见其生存环境的险恶。“偏觉见摧残”一句,进一步突出了杜鹃树的生存艰辛。它不仅需要承受自然的风霜雨露,还要面对人类的威胁。然而,正是这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使得杜鹃树更加坚韧,更加美丽。

颔联“已饶野菊夸秋艳,应羡岩松保岁寒”两句,诗人以对比手法,赞美了杜鹃花与野菊、岩松的不同品质。杜鹃花虽然不如野菊那样艳丽夺目,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岩松虽然不如野菊那样娇小玲珑,但却有着坚韧的品质。这两种植物都值得我们学习。

颈联“可惜含芳临碧海,谁能移植到朱栏”两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杜鹃花命运的担忧。杜鹃花虽然美丽动人,但却无法在人间绽放;只有将其移植到朱栏红阑之上,才能让世人欣赏到它的芳容。然而,这样的移植又是何等的困难啊!

尾联“与凡草木还殊品,只恐樵夫一例看”两句,诗人以感叹的语气,总结了杜鹃花的命运。与普通草木相比,杜鹃花虽然具有独特的品质,但却无法逃脱被砍伐的命运;只有那些懂得欣赏它价值的人,才会把它当作珍宝来对待。然而,这样的珍惜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啊!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