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天成胜琢磨,高高顶上立青螺。
永无飞溜侵凌得,唯有闲云拨触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
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
【注释】
中和甲辰:唐文宗大和五年,公元830年。东泛:指从洛阳出发,沿黄河向东行。泊舟:停船靠岸。大珠山,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元丰九域志》说:“大珠山在郑州管城县西二十里。”《元和郡县志》说:“在河南登封县北二十五里。”万古天成胜琢磨,高高顶上立青螺。
万古:万世。天成:天然形成。琢:磨,雕削。琢磨:指山石被加工雕琢。青螺:青黑色的圆石或山峰,这里比喻山顶。
永无飞溜侵凌得,唯有闲云拨触多。
永无:永远没有。飞溜:急流。凌:冲、犯。侵凌:侵犯。拨:挑逗。触多:接触多。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
峻影:高耸的山峰的影子。海日:大海的太阳。危形:高耸的山势。长恐坠潮波:常担心山会崩塌沉没。潮波:大海潮水的波浪。
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
纵饶:即使。蕴玉,蕴藏玉石。谁回顾:有谁能回头看顾?卞和,春秋楚国人,相传他曾将宝玉献于楚文王,后被刖足,因冤愤而哭,眼泪滴在石头上,石头变成了宝石(一说卞和是楚王的臣子)。谋身:谋求自身。笑卞和,嘲笑卞和。
【赏析】
《寄高员外》共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七首。此诗写山的雄伟壮丽与险峻,以及山给人的感觉。全诗以“山”为中心意象,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雄姿与险情。
“万古天成胜琢磨”,万古:万世。天成:天然形成。琢磨:指山石被加工雕琢。青螺:青黑色的圆石或山峰,这里比喻山顶。意思是说山经过万代的风雨侵蚀,依然屹立不倒,犹如琢磨过的青色石头那样青翠、圆润、高大。诗人把“天成”二字用得极为传神,不仅写出了山的高峻,更突出了山的永恒不变。
“永无飞溜侵凌得”,永无:永远没有。飞溜:急流。凌:冲、犯。侵凌:侵犯。意思是说山上再急流冲击不到它,再急流冲撞也休想让它动一下,它永远安然不动,稳如泰山。
“唯有闲云拨触多”,惟有:只有。闲云:悠闲飘逸的云彩。拨:挑逗。意思是说只有悠闲自在的云彩才能经常接触到它,而那些急流、飞瀑却无法接近。
“峻影每先迎海日,危形长恐坠潮波”,“峻影”:高耸的山峰的影子。“海日”:大海的太阳。“危形”:高耸的山势。“潮波”:大海潮水的波浪。意思是说山的高耸影子常常迎着大海的太阳,山的危峻形势常常担心会被海浪吞没。这两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雄姿伟态。
“纵饶蕴玉谁回顾,举世谋身笑卞和”。纵饶:即使。蕴玉:蕴藏玉石。谁回顾:有谁能回头看顾?意思是说即使山像蕴含玉石一样宝贵,又有谁能回头看顾呢?卞和,春秋楚国人,相传他曾将宝玉献给楚文王,后被刖足,因冤愤而哭,眼泪滴在石头上,石头变成了宝石(一说卞和是楚王的臣子)。谋身:谋求自身。笑卞和:嘲笑卞和。意思是说人们追求名利,就像卞和那样被砍断双脚,又何苦去求那看似宝贵的真宝呢?诗人在这里讽刺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劝诫他们要认清现实,不要为名所累。
这首诗通过对“山顶危石”这一典型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山的高峻、险要、雄奇,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