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访惠休,已是十年游。
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
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再题敬亭清越上人山房》
重来访惠休,已是十年游。
向水千松老,空山一磬秋。
石窗清吹入,河汉夜光流。
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
注释:
- 重来访惠休:再次访问慧理(即惠休),惠休是唐代高僧,曾隐居于敬亭山。
- 已是十年游:这已经是作者与惠休重逢后的第十个年头了。
- 向水千松老:面对水面,那千年的松树依然显得那么苍老。
- 空山一磬秋:在空寂的山中,一声磬声伴随着秋天的到来。
- 石窗清吹入:从石头窗户吹进的风,带着清凉和清新。
- 河汉夜光流:银河在夜空中静静流淌,仿佛流动的星辰。
- 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长时间的离别带来了许多新的创作,而诗歌的创作可以洗净世俗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再次访问慧理(即惠休)时所作。惠休是唐代高僧,曾隐居于敬亭山,与杜甫、李白等文人有过交往。诗人通过回忆与惠休的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首句“重来访惠休”,点明了诗人再次拜访慧理的时间和目的。诗人与慧理之间的友谊深厚,这次重访不仅是为了看望老朋友,更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诗人感叹已经过去了十年,岁月如梭,但与朋友的情谊却始终不变。这种友情的深厚和长久,使得诗人感慨万千。
第二句“已是十年游”,直接点明时间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里,诗人经历了许多事情,也有所成长和变化。但对于与慧理的这段友谊,诗人始终心存感激和珍视。这句中的“已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而“十年游”则突出了这段时间的漫长。
第三句“向水千松老”,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看着眼前的千松,不禁想到了慧理曾经隐居的山景,以及他们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千松依旧屹立在那里,岁月虽然带走了许多东西,但有些事物却永远不会改变。这句诗既赞美了大自然的永恒之美,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第四句“空山一磬秋”,则是诗人对于空山的一种独特感受。空山之中,只有一磬声回荡。这磬声似乎带有一种悠远和宁静,让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诗人通过这个意象,传达了自己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
第五句“石窗清吹入”,描绘了诗人坐在石窗前,感受着清风拂面的情景。这清风似乎带着清凉和清新的味道,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诗人用“清吹入”来形容这一情景,既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也展现了景物的美丽。
第六句“河汉夜光流”,则是诗人对于银河的描述。在夜晚降临的时候,银河静静地流淌,如同无数的星星在闪耀。诗人用“夜光流”来形容这一景象,既描绘了夜晚的美景,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最后两句“久别多新作,长吟洗俗愁”,则是诗人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反思和总结。经过长时间的分离和思念,诗人终于重新回到了这个熟悉的环境。他看到了许多新的作品,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他也明白,这些新作可以洗净心中的世俗烦恼,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与慧理的重逢、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