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灯有宿因,长老许相亲。
夜永楼台雨,更深江海人。
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
不是真如理,何门静此身。
【注释】
千灯:地名。宿因:宿缘,因缘。长老:僧院的主持或住持。亲:亲近。夜永:夜晚很长。楼台雨:指僧人在雨中修行。江海人:指世俗之人,即俗人。劳生无了日:意为人生没有永恒不变的一天,指世事无常。妄念:非理的妄想。真如理:佛教用语,指宇宙间的真理、道理。何门静此身:指怎样才能使身心达到安静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七言诗。诗的首联写自己到千灯宿寺的缘由和宿于僧院的原因;颔联描绘出僧人在雨中修行的景象;颈联抒发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和对佛学哲理的向往;尾联表达了作者想要达到内心宁静的愿望。
“千灯有宿因,长老许相亲。”诗人来到千灯寺,是因为这里有他与僧侣结下的缘分,因此长老允许他留宿。
“夜永楼台雨,更深江海人。”夜晚很长,僧人们在楼台上打坐诵经,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更显得寂静深沉。而在这寂静之中,还有世俗之人在江海之间徘徊,他们无法找到内心的平静。
“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人生没有永恒不变的一天,一切都是瞬息万变。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容易产生非理的妄想,就像微小的尘埃一样飘荡不定。
“不是真如理,何门静此身。”佛教认为,只有理解并接受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的身心就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
这首诗通过描写僧人在雨中的修行和俗人在江海间徘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佛学哲理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在面对人生无常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