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信息,如本诗的写作手法、情感主旨等,找出答案区域关键词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和概括。本首诗是李白《荆州作》二首之一。诗人在荆州期间,曾因事被贬谪到南陵县当县尉,他写下这首五言古诗以自述其遭遇及心境。

千载一偶遇,往贤所止难:千载难得一次的机缘;往贤所达到的地方难以到达。

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问我为何来到这里,我竟没有资格高升。

明圣不世出,翼亮非苟安:英明圣哲不是随时出现的,辅翼君王不是图苟求安逸。

崇高自有配,孤陋何足干:高尚清正自有相应的人配享,我这样的浅陋之才哪里值得去挂念。

遇恩一时来,窃位三岁寒:遇到皇帝赏识,一下子提升官位,然而三年之后又回到原职。

谁谓诚不尽,知穷力亦殚:谁说我的忠诚不彻底,知道穷尽自己的力量也就罢了。

虽至负乘寇,初无挟术钻:即使到了像驾车盗贼那样的地步,起初并没有用巧取豪夺的手段。

浩荡出江湖,翻覆如波澜:浩浩荡荡地离开朝廷进入江湖,翻覆变化如同江海波涛。

心伤不材树,自念独飞翰:心中感到悲伤的是不成材的树木,自己想到独自飞翔却只有一只翅膀。

徇义在匹夫,报恩犹一餐:为了正义而献身于百姓,报答恩惠就像吃一顿美餐一样。

况乃山海泽,效无毫发端:何况那些高山大海、广袤泽国呢,我的贡献微小得像一点头发丝。

内讼已惭沮,积毁今摧残:内心惭愧而遭受别人的诽谤攻击,现在受到种种毁谤,如今已经遭到摧残。

胡为复惕息,伤鸟畏虚弹:为什么还要恐惧害怕?伤害鸟类的猎人害怕空弹。

【答案】

译文:

千年难遇一次机会,过去贤能之士都难以做到。问我为何来到这荒僻之地,我没有资格高升。英明圣哲不是随时出现的,辅佐君王不是为了苟求安逸。高尚清正自有相应的人配享,我这样的浅陋之才哪里值得去挂念?遇到皇帝赏识,一下子提升官位,然而三年之后又回到原职。谁谓我的忠诚不彻底,知道穷尽自己的力量也就罢了。即使到了像驾车盗贼那样的地步,起初并没有用巧取豪夺的手段。浩浩荡荡地离开朝廷进入江湖,翻覆变化如同江海波涛。心中感到悲伤的是不成材的树木,自己想到独自飞翔却只有一只翅膀。为了正义而献身于百姓,报答恩惠就像吃一顿美餐一样。

注释:①“千载一偶遇”句:《庄子·逍遥游》:“宋荣子之楚,宿于逆旅,闻烛光而行。逆旅人曰:’臣方休,恶闻烛声,谨移床下。’妻曰:‘妾闻歌,使请君侯相过而入‘。”

②“往贤所止”两句:《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③“明圣不世出”句:《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明主不深晓,则道不及也。”

④“崇高自有配”两句:《尚书·大禹谟》:“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协和万邦”出自《尚书·洪范》,意为和谐统一天下。

⑤“孤陋何足干”:《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⑥“遇恩”两句:《后汉书·杨震传》:“时,西羌叛汉,帝遣御史中丞持节使持节。”李贤注:“持节,持天子节以行也。”

⑦“内讼已惭沮”两句:《后汉书·王充传》:“充耻为俗吏,乃造《政务论》,以风世俗。”“积毁”指众人的诽谤。《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杜预注:“谗言无所依违。”

⑧“胡为复惕息”两句:《后汉书·张衡传》:“衡以为王者天下之枢轴,国家废兴系焉。”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赏析:

此篇写李白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后的感慨。全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诗人的不幸遭遇,第二层写诗人对遭遇的不满和无奈感,第三层写诗人的愤懑不平以及对前途的悲观失望。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中间八句是第二层意思,后十句是第三层意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