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
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
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
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
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
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
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
牵役而无悔,坐愁秪自怡。
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

我们来看第一联:“仓庚昨归候,阳鸟今去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仓庚”,指的是燕子,是春天的象征;“阳鸟”,也是指燕子,同样象征着春天。这里,诗人用“昨归”和“今去”来描述燕子在春天结束时飞向南方过冬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我们看到第三联:“感物遽如此,劳生安可思。”诗人感叹万物变化无常,人生亦应随遇而安。这里的“感物”,即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遽如”,意为变化迅速;“劳生”,则指忙碌的生活。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中无常变化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

第四联:“养真无上格,图进岂前期。”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真理、修身养性的高尚品质。“无上格”,意为最高的标准或境界;“图进”则指追求进步。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于个人发展的期许。

第五联:“清节往来苦,壮容离别衰。”诗人用“清节”和“壮容”来形容自己的处境,既表达了自己的清廉和正直,又展现了自己的年岁渐长和容颜渐衰。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第六联:“盛明非不遇,弱操自云私。”这两句诗探讨了命运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盛明”,指美好的命运或时代;“弱操”,则是指柔弱的性格或品质。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个性和原则。

第七联:“孤楫清川泊,征衣寒露滋。”诗人描绘了自己孤独地在清冷的河流中停泊的场景,以及穿着寒冷的衣服在清晨露水中晾干的情景。这句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韧和独立。

第八联:“风朝津树落,日夕岭猿悲。”诗人以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风朝”,指风吹动树叶的情景;“日夕”,则是指傍晚时分。这里的“津树落”和“岭猿悲”,分别描绘了树木在风中摇曳和山间的猿猴因悲伤而发出哀鸣的画面。这些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呼应,增强了整首诗歌的情感深度。

第九联:“牵役而无悔,坐愁秪自怡。”诗人表达了自己即使被牵累也没有后悔,而是通过独自享受孤独来排解忧愁的态度。这里的“牵役”指的是被迫承担的责任或义务;“坐愁”则是指因为心事而感到的烦恼。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情感的处理方式。

第十联:“当须报恩已,终尔谢尘缁。”诗人以佛教术语“尘缁”来隐喻世俗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人物、情感等方面的描写和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道德修养、命运自主、情感自由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