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描写的景物,并分析其作用及情感。“攀树玄猿呼郡吏”一句的意思是说,树上有玄色猿猴在呼唤那管理县衙的小官。“玄猿”一词,既表明了时令为初秋,也表明猿猴的颜色是深黑色。而“呼郡吏”三字,则写出玄猿的叫声,仿佛在向那管理县衙的小官告状一般。
【答案】
译文:堂上几丛芳草,幽静地点缀着;竹林中有几处闲花,静静地开放。
攀树玄猿叫唤郡吏,傍溪白鸟应答家禽。
青山高下任我知,流水深浅听我闻。
官员们不用拘礼数,时时相寻缓步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山水小诗。首联两句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图。堂上几丛芳草,幽静地点缀着;竹林中有几处闲花,静静地开放。诗人把堂前堂后、山前山后以及溪边、溪畔的芳草丛林、野花野竹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恬淡的情趣。颔联写猿啼和禽鸣。“玄猿”,指深黑色的猿。猿啼,声调凄切,似有怨言。“郡吏”,是指县衙门里的小官吏。“应”,“答应”的意思,指那玄猿的叫声仿佛在向那管理县衙的小官告状似的。“白鸟”,指白色的野鸡。“家禽”,这里泛指家养的家禽。“旁溪”,指溪水旁边。“应”,即响应的意思,指白鸟的啼鸣仿佛在回答那管理县衙的小官。这两句以“攀树”和“傍溪”作动词,把人与动物的动作连在一起写,生动地表现出猿啼和禽鸣的情景。尾联写景,写青山高低起伏,流水潺潺流淌。“青山”“流水”都是客观景物,而句中的“看”、“听”,却使它们带有主观感情色彩。青山的高低,流水的深浅,作者自有一番体会和感受。而这种体会和感受,又正与前面所写的自然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使诗的意境显得十分优美。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现实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