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晓出静尘埃,紫画神旗向日开。
锦袖半攘争捧辔,银鞍不下小传杯。
马盘草上朱弓满,雁落云中白羽回。
晚向三通残鼓尽,北原千骑卷行来。

东城晓出静尘埃,紫画神旗向日开。
锦袖半攘争捧辔,银鞍不下小传杯。
马盘草上朱弓满,雁落云中白羽回。
晚向三通残鼓尽,北原千骑卷行来。

【注释】

  • 濠州田中丞:指唐代的田承嗣,字光烈,濠州刺史。
  • 东城:指濠州的东门城楼。
  • 紫画神旗:指带有紫色图案的神旗。
  • 锦袖:形容衣服华丽。
  • 银鞍:指装饰有银饰的马鞍。
  • 三通: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这里泛指傍晚时分。
  • 残鼓:傍晚时分残留的鼓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画面。诗人从黎明开始,站在濠州东城的城墙上,远眺着天空,目睹了太阳渐渐升起,照亮了整个天际。他看到自己的上司——濠州的田中丞,骑着一匹装饰华丽的马,手执一杆朱弓,正昂首阔步地走在草原上。此时,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洁白如雪的羽翼,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随着太阳的升高,狩猎的队伍也渐渐散去。诗人在夕阳西下时,目睹了最后一支军队消失在北方的原野上。诗中的“晚向三通残鼓尽”和“北原千骑卷行来”两句,不仅描绘了狩猎队伍的结束,也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一个普通的日子转变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场景,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安定。同时,诗中的“紫画神旗”、“锦袖”、“银鞍”等意象,也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观濠州田中丞出猎》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它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