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筵高设画堂开,小妓妆成为舞催。
珠帽著听歌遍匝,锦靴行踏鼓声来。
纤纤玉笋罗衫撮,戢戢金星钿带回。
长恐周瑜一私顾,不教闲客望瑶台。

《池州周员外出柘枝》赏析

在唐代诗歌中,张祜的《池州周员外出柘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脱颖而出。这首诗不仅捕捉了古代舞蹈的精髓,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文化生活的丰富。

诗的开篇“红筵高设画堂开,小妓妆成为舞催”,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场景之中。红筵、高设的画堂以及化妆成舞的女妓,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艺术氛围。而“珠帽著听歌遍匝”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中的欢乐气氛,珠帽轻触着耳边,似乎连歌声都弥漫开来。诗人通过对这一系列细节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一场盛大宴会的盛况,也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生活状态及其文化的繁荣。

“纤纤玉笋罗衫撮,戢戢金星钿带回”,则将笔触转向了那些美丽的女伎,她们如同精心雕刻的玉竹一般,罗衫轻盈,钿花闪耀。诗人用“戢戢金星钿带回”这一形象的比喻,不仅形容了女伎们身上饰品的璀璨,更赋予了她们一种动态的美,仿佛这些饰品随着她们的动作在空气中跳跃。这样的描写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鲜活。

诗人并没有止步于对场景的铺陈,他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长恐周瑜一私顾,不教闲客望瑶台”这两句,不仅让读者联想到了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周瑜,而且通过周瑜的个人情感投射出诗人自身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投射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让整首诗在历史的回响中显得更为厚重。

《池州周员外出柘枝》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性的诗歌,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瞬间的追忆,更是对唐代文化的一次深情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化的丰富多彩,也能够体会到诗人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