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地栽芦贮碧流,临轩一望似汀洲。
窗笼好映淮南树,疏野偏宜海上鸥。
历历迎风欹枕晓,萧萧和雨卷帘秋。
君看范蠡功成后,不道烟波无去舟。
”`
鉴地栽芦贮碧流,临轩一望似汀洲。
窗笼好映淮南树,疏野偏宜海上鸥。
历历迎风欹枕晓,萧萧和雨卷帘秋。
君看范蠡功成后,不道烟波无去舟。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读:
- 鉴地栽芦贮碧流:在鉴地(可能是一个地名)栽种芦苇,形成了一片碧绿的水面。
- 临轩一望似汀洲:站在轩窗旁远眺,眼前的景色宛如小岛。
- 窗笼好映淮南树:窗户里映照着淮南的树木,意味着窗外有自然的美景。
- 疏野偏宜海上鸥:空旷的原野特别适合海鸥栖息。
- 历历迎风欹枕晓:清晨微风吹拂,枕头上清晰可见。
- 萧萧和雨卷帘秋:秋天的雨声萧瑟,卷起窗帘迎接。
- 君看范蠡功成后,不道烟波无去舟:你看过范蠡功成之后选择隐退江湖,他未曾提及他的船会随着江水飘向远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在一片翠绿的水面上,一个高耸的院落显得格外醒目,四周环绕着自然景致,如淮南的树木、海边的海鸥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好画面。
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精心布局与对细节的精细描摹,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场景之中。诗中“历历迎风欹枕晓”一句,形象地传达出早晨时分的宁静与清新;而“萧萧和雨卷帘秋”,则捕捉到了秋天特有的气息和雨天的静谧美。
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人物范蠡的引用,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却巧妙地点出了人生的智慧——成功之后,有时选择隐退也是一种智慧,不必追求物质的财富,而应注重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平和。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对美的发现和表达,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远的人生启示意义。
结语
张祜的《和李子智鲁中使院前凿池种芦之什》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学思考的诗作。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这幅画,我们得以窥见作者的心灵世界和他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