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东湾下板桥,密篱迂巷半通桡。
霜鸣郭外深秋月,水到门前半夜潮。
看着竹林成竹笋,别来箕树长新条。
相逢未语平生意,莫忘倾樽慰寂寥。
注释
- 扬子东湾:指的是扬子江的东边,即今长江之东。
- 板桥:一种用木板搭建的桥梁,常用于渡江或过河。
- 密篱迂巷:形容小路旁种满了篱笆和小巷。
- 深秋月:指秋天的夜晚,月亮明亮而深邃。
- 半夜潮:指半夜时分的潮水,潮水上涨时发出的声音。
- 成竹笋:竹子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竹笋,这里比喻朋友之间关系亲密如同新生的竹笋。
- 箕树:古代的一种树木,其枝条弯曲如箕形。
- 新条:新的树枝或枝条。
- 平生意:表面上的意思,即表面上的感情。
- 慰寂寥:安慰寂寞的心情。
译文
扬子江畔东边的板桥下,篱笆围绕的小路半通舟楫。
霜降时节,月光照耀下的郭外深秋,夜半时分潮水涌到门前。
看着竹林长出嫩竹笋,离别后的日子久未相见,却依然记得我们之间的情谊。
虽然还未交谈便已心生欢喜,但请不要忘了举杯共饮,以慰藉彼此心中的寂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深切的情感。首句“扬子东湾下板桥”勾勒出扬州(古称)的地理位置以及作者送别友人的具体地点。“密篱迂巷半通桡”则描述了送别场景中小路两旁的篱笆和曲折的巷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离愁的氛围。
“霜鸣郭外深秋月,水到门前半夜潮”两句描绘了送别之时的景象,霜降的夜晚,月光洒满大地;半夜时分,潮水拍打着门扉,声声入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美丽,也寓意时间的流逝和友谊的珍贵。
接下来的“看着竹林成竹笋,别来箕树长新条”,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友人与竹林、箕树联系起来。竹子从幼小的笋芽逐渐成长为高大挺拔的竹子,象征着友人的成长与变化;而箕树的新枝,则是对友人新生活的祝福。这种象征性的描写,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丰富和深刻。
最后两句“相逢未语平生意,莫忘倾樽慰寂寥”则回归到了送别时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保持这份深厚的情谊,并在寂寞的时候得到朋友的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