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筝峡东有胡尘,天子择日拜将军。
蓬莱殿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
当朝受诏不辞家,夜向咸阳原上宿。
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
陇头战胜夜亦行,分兵处处收旧城。
胡儿杀尽阴碛暮,扰扰唯有牛羊声。
边人亲戚曾战没,今逐官军收旧骨。
碛西行见万里空,幕府独奏将军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要注意了解诗歌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意象以及诗词在内容上、情感上、主题上等所要重点把握的艺术特点;然后应从形象、意境、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其艺术特色,并据此作答。此诗首联写将军出征前朝廷的隆重礼遇:“天子择日拜将军”“蓬莱殿前赐六纛”。颔联写将军出征时的情形:“还领禁兵为部曲”,颈联写将军夜宿原上的情形:“当朝受诏不辞家”;五、六句写将军征战陇头的情形:“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末联写将军收复旧城的情形:“分兵处处收旧城。胡儿杀尽阴碛暮,扰扰唯有牛羊声。边人亲戚曾战没,今逐官军收旧骨。”全诗四联各写一事。

【答案】

①弹筝峡:古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②胡尘:指胡地飞沙走石的景象。③六纛:指仪仗队。④禁兵:皇家军队。⑤咸阳:秦都城,今属陕西省。⑥陇头:陇山之巅,泛指陇地。⑦阴碛:沙漠中。“扰扰”形容牛羊叫声。⑧旧城:指战后的城堡、城镇。⑨官军:指朝廷的军队。

译文:

弹筝峡东有胡人的烟尘,天子选了吉日来拜谒将军。

蓬莱殿前皇帝赏赐着六面大旗,还领着禁军做他的部下。

当天就要出发,朝廷没有让他辞别家门,夜晚就在咸阳原野上住宿。

战车轰鸣旌旗飘扬,三十六军一齐向陇山进发。

陇头战胜后夜间仍继续行军,分散兵力到处收复旧城。

胡人被杀殆尽,沙漠中的夕阳已经落下,只有牛羊的声音不断。

边人们亲眼看到亲人在战场上被杀死,现在跟着官军去收取阵亡者的尸骨。

沙漠西面只见万里空寂,只奏报说将军立下了功。

赏析:

《弹筝峡》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入侵长安的一段历史故事。诗人用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全诗四联,各写一事,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出出征前的盛况。“天子择日拜将军”,天子选了吉日来拜谒将军,这是对将军的褒美和敬仰;“蓬莱殿前赐六纛”,皇帝在殿前赐予六面大旗,这是对将军的宠信和重用;“还领禁兵为部曲”,还率领禁军成为部下,这是将军的荣耀和地位;这两句既写出征的隆重,又为后面写将军夜宿、凯旋归来作了铺垫。

次联“还领禁兵为部曲”,写将军夜宿原野。“当朝受诏不辞家”,朝廷下达命令,将军不辞辛劳,立即奔赴前线,这表现出了将军的忠诚。“夜向咸阳原上宿”,“咸阳”,秦都城,今属陕西省。“原上”,指郊外平原地带。“宿”,驻扎。这两句写将军夜宿原野,表现了将军的忠君爱国之情。

颔联“战车彭彭旌旗动”,写将军征战陇山。“三十六军齐上陇”,这两句描写了将军指挥大军向陇山进军的情景。“战车彭彭旌旗动,三十六军齐上陇”,写将士们奋勇争先,士气高昂,斗志昂扬。“胡儿杀尽阴碛暮”,写将士们英勇杀敌,直至天黑。“阴碛”,指沙漠中,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将士们杀敌至黄昏的壮观画面。

尾联“分兵处处收旧城”写将军收复旧城。“胡儿杀尽阴碛暮”,写将士们杀敌至黄昏,这两句描绘了将士们杀敌至黄昏的场景。“扰扰唯有牛羊声”,写收复了一座座城堡之后,一片宁静。“牛羊”,牧民饲养的一种牲畜,这两句写收复了一座座城堡之后,一片宁静。

这首诗写一位出征将军,他忠诚于国家,忠于皇上。他夜宿原野,战车轰隆作响,旌旗招展,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陇山进发。他们英勇善战,杀敌直至黄昏,直到收复了一座座城堡,一片宁静出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