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弃妇
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注释】:
①出:出嫁。
②长别离:长久的分别。
③父母:指妻子的父母亲。
④羞言:有愧于言,有愧而不敢说出。
⑤年且少:还年轻。
⑥事姑:侍奉公婆。
⑦成丑:成为丑陋的人。
⑧自:自己,代词。
⑨非:不是。
⑩相疑:怀疑她的话。
译文:
我嫁出去之后还没有回娘家,这次又要远行与父母分离。我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家,怎么好意思说回家的事?现在我还年轻,以后要经常孝顺公婆。见过很多人,自然知道什么是美,不会等到容颜衰老才后悔当初没有追求。谁不知道我是受到宠爱的,但我却总是自责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得到宠爱。我想告诉父母我的处境,但四邻都怀疑我。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被迫离开丈夫和娘家的悲惨遭遇。开头两句,写她刚嫁出去时,由于新婚燕尔,夫妻感情深厚,因此没有立即出门随夫远走。“未”字,既点明时间,又写出她内心的矛盾、焦虑。接着三句,从对方角度来写这个女子的处境:她的丈夫远在他乡,她的父母也各有家庭,无法照顾。“羞言”二字,道出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最后四句,从自己的角度来写这个女子的感慨:时光易逝,转眼间自己就要到了婚嫁年龄了;自己虽然年纪尚小,但是将来也要尽孝道,侍奉公婆,不能像别的年轻人那样轻浮任性。这里,诗人用反衬手法,以自己年轻为借口,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和孝敬之心。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见多自成丑”,在社会上混久了,难免要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甚至会因此而变得面目可憎。诗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诫那些身在异乡的女子:“不待颜色衰”,不要等到了容颜衰老的时候再去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孝敬双亲。这两句诗不仅深刻揭示了女子被遗弃的可悲命运,而且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妇女受尽压迫、地位低下的现实。诗人在同情这位女子的同时,也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