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
况是分嵓眼,同来下石瓶。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
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注释】
观山寺:在今四川彭县。分嵓眼:即分水岭,指井口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下石瓶:把石头投人井中打水。旁痕终变藓:泉水从侧面流出,久而久之,就变成绿苔了。圆影即澄星:泉水映出明月,像星星一样。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夜间天龙蛰伏,应当听到僧人念诵《法华经》。应:应该。叶经:《法华经》又名《妙法莲华经》,为大乘经典之一,佛教认为这部经典是佛所说最上乘之教典。
【赏析】
这首诗写观山寺的僧人为了打水方便,凿开山泉,使之成为一井,以解人渴。全诗四句,前二句写井的凿成,后二句写井水的用途和好处。
“云僧凿山井”一句,写云僧挖井的情景。这一句是全诗的总起句,以下两句都围绕这句展开描写。
“寒碧在中庭”一句,写井水清澈见底,冰凉如冰,碧绿如玉,井水清冷,使人感到清凉宜人。
“况是分嵓眼,同来下石瓶”两句,承上启下,写井的用途。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
“旁痕终变藓”,写泉水从旁边流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绿色的苔藓。这是井水的用处,同时也是泉水的特点。
“圆影即澄星”,写泉水映着明月,犹如星星在夜空闪烁。这是泉水的另一种特点。
最后两句,写僧人利用这井水念诵《法华经》,使僧人念诵经文的声音传到天边,感动天上的龙王,让它们来到人间听经念佛。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朴素平易,形象生动逼真,通过写观山寺的僧人凿井、打水、念经等生活细节,表现了他们勤学佛法、虔诚修行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小诗,但它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