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正是道,木石尽真如。
达时遍处是,不悟永乖疏。
行路易,路易真可乐。
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无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真理和解脱的追求。下面是逐句释义:

译文:
无情正是道,木石尽真如。
达时遍处是,不悟永乖疏。
行路易,路易真可乐。
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赏析:

  1. 第一句:“无情正是道”
  • 关键词解释: “无情”指的是超越情感的态度或境界。 “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宇宙万物运行的法则或真理。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情感,直达事物本质的境界。在佛教中,这种境界常被视为达到真理的途径。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追求真理和自由的精神。
  1. 第二句:“木石尽真如”
  • 关键词解释: “木石”通常用来象征无生命、不动的物体,这里可能暗指那些没有情感波动的物质或存在。 “真如”是佛教用语,指的是真实不变的法界。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比木石和真理,强调了真理的永恒不变和超越物质的本质。它暗示了真理超越了一切表面的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1. 第三句:“达时遍处是”
  • 关键词解释: “达时”意味着到达某个时候,或理解某个道理。“遍处”表示普遍、无处不在。
  • 赏析: 这句诗表明真理是普遍存在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理解和把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普遍性和绝对性的理解,认为所有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真理性。
  1. 第四句:“不悟永乖疏”
  • 关键词解释: “不悟”表示不理解或未领悟。“永乖疏”意味着永远疏远或背离。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深刻理解真理的渴望。他意识到,如果人们不能领悟到真理的深远意义,就会永远与之疏远。
  1. 第五句:“行路易,路易真可乐”
  • 关键词解释: “路易”在这里可能是对某种状态的描述,也可能是对某位人物的昵称。“可乐”常用来形容心情愉快、感到快乐。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愉悦、满足的感觉,暗示了真理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对真理的热爱和追求。
  1. 第六句:“刹那登正觉,不用披三教”
  • 关键词解释: “刹那”指的是极短的时间。“正觉”是指彻底觉醒的状态。“三教”泛指佛教中的三个基本教义:空、无我、苦。
  • 赏析: 这句诗强调了真理的瞬间性和普遍性,指出人们不需要通过学习不同的宗教教义来了解或体验真理。它体现了诗人对于宗教多元主义的包容态度,以及对真理统一性的肯定。

这首诗通过对“无情”的描绘,表达了对真理、自由和解脱的追求。它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宇宙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