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李常侍书堂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
注释与译文:
- “结构因坟籍”,意指书堂的建筑结构因模仿古代经典书籍的布局而精心设计。
- “檐前竹未生”,描绘了书堂前檐下尚未长出竹子的景象,暗示着一种静谧的学习氛围。
- “涂油窗日早”,“涂油”可能指的是在窗户上涂抹桐油,以防水气侵蚀,“窗日早”表示天刚亮,体现了勤奋读书的情景。
- “阅椠幌风轻”,“阅”即阅读,“椠”是古代书写用的木板,“幌”是屏风,这里形象地描述了在微弱的灯光下专心致志阅读书籍的场景。
- “息架蛩惊客”,“息架”是指停止阅读,“蛩”是一种昆虫,常在夜间发出声音,“惊客”则表达了这种声音让人感到惊讶或打扰。
- “垂灯雨过城”,“垂灯”可能是指悬挂的灯笼,“雨过城”形容雨后的城市景象,这里暗示了书堂内外的宁静和美好。
-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已应”表示已经足够,“师律”指的是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孰齐名”表达了对于学问追求的执着和坚定。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位学者在书堂内刻苦学习的情景。诗中不仅描绘了建筑结构和自然环境,还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学者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又展示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和敬畏。通过对诗句的逐一解读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深意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