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得须不喜动,何要观心了三界。
但观性内所,不知意缘起。

注释:坐在禅堂中,不必喜动,重要的是观照本性。

但观性内所,不知意缘起。

译文:坐在禅堂中,不必喜动,重要的是观照本性。

只观性内所,不知意缘起。

赏析:这是一首禅宗诗,主要表达的是禅宗的修行理念——不喜动,观照本性。

第一句“座得须不喜动”,意为坐在禅堂中,不必喜动。这里的“喜动”指的是世俗的、浮躁的行动,而“不动”则是指静坐、冥想的修行方式。禅宗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行为,而在于内心的修炼。因此,禅宗主张人们应该摒弃世俗的欲望和浮躁的心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第二句“何要观心了三界”,意为为什么要观照内心?这里的“三界”指的是色界、欲界和无色界,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划分。禅宗认为,世界的一切都在心中,我们可以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来理解世界的真相。然而,禅宗并不认为只有通过观照才能达到真理,而是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禅宗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内在的修行来理解和体验世界。

第三句“但观性内所”,意为只需观照本性。这里的“性内所”指的是人的本性、本质。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是纯净、美好的,我们应该通过观照自己的本性来找回自己的本质。然而,禅宗也不认为只有通过观照才能找到本性,而是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禅宗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内在的修行来理解和体验自己的本性。

第四句“不知意缘起”,意为不了解意根的因缘起处。这里的“意根”是一种佛教术语,指的是人的意识、思想。禅宗认为,意识是人的根本,是我们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关键。然而,禅宗并不认为只有通过意识才能理解事物,而是强调意识的修炼和实践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禅宗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内在的修行来理解和体验自己的意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