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身八万塔,宝饰高百丈。
仪凤异灵鸟,金盘代佛掌。
积拱承雕月,高檐挂树网。
宝地若池沙,风铃如积响。
刻削生千变,丹青图万像。
烟霞时出没,神仙乍来往。
晨雾半层生,飞幡接云上。
游霓不敢息,翔鹍讵能仰。
福地下金绳,天报岂虚枉。
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
这首诗是《颂六十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瑰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座宏伟的佛像塔。
译文:
遗身八万座高高的佛塔,宝饰装饰着它们,高达百丈。
仪凤寺中有一只神奇的灵鸟,它的金盘代替了佛掌。
佛像塔高高地拱起,像在敬仰雕月;高大的屋檐挂着树网,风铃随风发出声响。
这座宝地上的佛塔,就像池沙一样,时隐时现,神仙们忽上忽下。
清晨的雾气半遮半掩地升起,佛塔上的飞幡接住了云彩。
飞翔在空中的彩虹不敢休息,翱翔的鹍鹏怎能仰望?
福地之下有一根金绳,上天对这一切都报以恩典。
我渴望借这舟航之力,到达那遥远的彼岸。
谁又能想到,那彼岸是如此宽广无垠?
注释:
- 遗身八万塔:指的是八万座塔。
- 宝饰高百丈:宝饰指的是塔身上的装饰,高百丈则形容其高度。
- 仪凤异灵鸟:仪凤寺中有一种奇特的灵鸟。
- 金盘代佛掌:金色的盘子代替了佛的手掌,形容塔的造型奇特。
- 积拱承雕月:形容佛像塔的形状如同拱起的月光。
- 高檐挂树网:形容塔的高檐上挂着树网,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宝地若池沙:宝地指的是佛像塔所在的土地,如池沙般柔软。
- 风铃如积响:形容风吹过佛塔时,风铃声如同连续不断的响声。
- 刻削生千变:雕刻和修饰让佛像塔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象。
- 丹青图万像:用丹青绘制了无数的佛像形象。
- 烟霞时出没:烟雾和山霞时隐时现,给人一种飘渺的感觉。
- 神仙乍来往:神仙们突然来去,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
- 晨雾半层生:清晨的薄雾半遮半掩地升起。
- 飞幡接云上:佛幡随风飞舞,仿佛接到了云朵。
- 游霓不敢息:彩虹不敢停留,继续向前游动。
- 翔鹍讵能仰:鹍鹏展翅飞翔,却无法触及到佛像塔。
- 福地下金绳:暗示佛法无边,福泽深厚。
- 天报岂虚枉:上天的报应并非虚无缥缈。
- 愿假舟航末:希望能够借助船桨的力量抵达目的地。
- 彼岸谁云广:彼岸究竟有多么宽广呢?这是一种反问,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处宏伟的佛像塔。通过对这座佛塔的具体描写,诗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遗身八万塔”到“宝地若池沙”,再到“福地下金绳”,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这座佛塔塑造成一个神秘而庄严的存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如“仪凤异灵鸟”、“高檐挂树网”,进一步衬托出了佛塔的独特魅力。最后一句“愿假舟航末,彼岸谁云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宗教情怀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