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设佳供,斋日感神灵。
普召无别请,客主发休祯。
凡圣俱晨往,灾难普安宁。
良由慈善力,翻恶就福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共四十二首。这是第三十八首,主题为宗教仪式。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诗句解析:

  • 法会设佳供,斋日感神灵:在法会上准备精美的供品,斋戒期间感受到神灵的庇佑。
  • 普召无别请,客主发休祯:普遍地召唤,没有区别对待,客人和主人都得到了吉祥的征兆。
  • 凡圣俱晨往,灾难普安宁: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圣人,都在清晨出发前往,所有的灾难都得以平息。
  • 良由慈善力,翻恶就福城:这一切都是由于慈悲的力量,使得邪恶变成了福气,如同进入了幸福之城。

译文:

在法会中准备了精美的供品,斋戒期间感受到了神灵的庇护。
普遍地召唤,没有区别对待,客人和主人都得到了吉祥的征兆。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圣人,都在清晨出发前往,所有的灾难都得以平息。
这一切全是因为慈悲的力量,使得邪恶变成了福气,如同进入了幸福之城。

注释:

  1. 法会:佛教或道教的集会,用于进行宗教活动或庆祝。
  2. 佳供:精美的供品,通常用于寺庙的祭祀活动中,用以供养神灵。
  3. 斋日:佛教中的斋戒日,信徒通过禁食来净化心灵。
  4. 普召:普遍地召唤,表示对所有人的呼唤都是平等的。
  5. 客主:指参加法会的人,包括宾客和主办者。
  6. 休祯:吉祥的象征,表示好运和祥瑞。
  7. 凡圣:普通人和圣人,这里泛指所有参加仪式的人。
  8. 灾难:不幸或不如意的事。
  9. 翻恶:转变成好的事情,象征性地表达了从不幸到幸福的改变。
  10. 福城:比喻幸福的地方或环境,象征着通过行善可以获得的幸福和平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法会的场景和参与者的感受,传达了宗教仪式对于信徒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诗中使用了许多佛教用语和象征,如“法会”、“斋日”、“客主”等,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仪式的效果,强调了慈悲与善行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而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