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自相违,明暗不同止。
圣人悯迷徒,乘机入生死。
慕德祛嚣尘,徵心见真理。
择交恶自终,出苦方有死。
诗句释义
1. 善恶自相违,明暗不同止
- 善恶自相违:描述的是事物之间存在对立关系。在这里,“善恶”可能是指善行与恶行的对立,而“自相违”则强调了这种对立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内在固有的冲突。
- 明暗不同止:意味着光明与黑暗、清晰与混乱等对立面并没有一个共同的终点,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没有交集。
2. 圣人悯迷徒,乘机入生死
- 圣人悯迷徒: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具有高尚道德和智慧的人,他们对于迷失在错误道路上的人感到同情。”悯”意为怜悯,表达了圣人对人们迷失状态的同情与关心。
- 乘机入生死:暗示圣人利用某种机会或条件介入,帮助那些陷入迷茫或错误之中的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从而避免堕入错误的选择导致的死亡或毁灭。
3. 慕德祛嚣尘,徵心见真理
- 慕德祛嚣尘:这里提到的“慕德”指追求美德,而“祛嚣尘”则意指去除心中的杂念和浮躁。通过追求美德并去除内心的浮躁,诗人希望达到心灵上的净化和升华。
- 徵心见真理:表明通过内心的探索和努力,可以发现事物的真理和本质。这里的“真理”不仅是客观存在的,更是主观意识中对于正确和善良的认知。
4. 择交恶自终,出苦方有死
- 择交恶自终:这里的“择交”可能意味着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为伍,而“恶自终”则暗示了如果选择与恶人为伍,最终会导致自己走向邪恶的道路并走向终结。
- 出苦方有死:表达的是在经历痛苦和磨难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生死的本质,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通过这样的体验,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命,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译文
善恶自相违,明暗不同止:善与恶相互对抗,光明和黑暗永远不相交。
圣人悯迷徒,乘机入生死:圣人哀叹迷失者,利用机缘引导其走向生死边缘。
慕德祛嚣尘,徵心见真理:追求美德以净化心灵,寻求真理以洞察世间本源。
择交恶自终,出苦方有死:选择恶友将导致自我毁灭,经历困苦才能领悟生死真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善恶对立、人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交往的深入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价值的重视。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使诗歌充满了哲学意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道德风貌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