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重囊势,门开两径斜。
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
庵外曾游虎,堂中旧雨花。
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

注释:

游囊山

山有重囊势,门开两径斜。

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

庵外曾游虎,堂中旧雨花。

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

译文:

游囊山

山势陡峭如重囊,门户敞开两路斜。

溪水潺潺在山涧,月光照耀着沙滩。

庵外曾经有猛虎出没,堂内曾经有过大雨花。

不知道这个神秘的地方,会落到谁的手上?

赏析:

这首《游囊山》是一首描绘游囊山景色和历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游囊山的自然美和历史底蕴。

首句“山有重囊势,门开两径斜”,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游囊山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壮观景象。同时,“门开两径斜”也暗示了游囊山的崎岖不平之处,让人联想到攀登的过程。

“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游囊山的山水景色。其中,“溪声寒走涧”描绘了溪水的清澈和流动的声音,给人以清凉的感觉;“海色月流沙”则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月亮在沙滩上的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第三句“庵外曾游虎,堂中旧雨花”则转入对游囊山历史的描写。这里,“庵外曾游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曾有僧人在此修行或居住;而“堂中旧雨花”则可能指的是曾经有人在此地吟诗作画,留下许多佳作。这些历史遗迹使得游囊山充满了文化的气息。

“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游囊山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他不知道这个地方会落入谁的手中,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希望。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感慨,展现了游囊山的自然美和历史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期望和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