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青州学坐禅,不供父母不耕田。
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
行者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
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

《徵青州长老嘲僧门 其一》原文

堪笑青州学坐禅,不供父母不耕田。
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
行者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
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

译文注释

堪笑:可笑,讽刺。

青州:古代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地方的佛教僧人群体。

学坐禅:学习坐禅,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

不供父母不耕田:既不供养父母,也不耕种田地。

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虽然口头上讲没有一切相(指佛家所说的一切现象都是空的),但心里实际上却有外在的因缘。

行者(僧侣)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和尚和尼姑都利用宗教的名义在寺院中安顿下来睡觉(即“打坐”)。

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高远的理想不被观音菩萨所拯救,只是空谈三千世界和大千世界的概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讥讽诗,作者杨德辉通过描绘青州僧人的生活现状,揭示了他们追求名利、逃避现实的心态。诗句“口中虽道无诸相,心里元来有外缘”表达了一种表面看似超脱世俗、内心实则充满欲望的矛盾状态。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批评了那些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的人性弱点。此外,“行者趁教门里卧,尼师留在脚头眠”描绘了佛教僧人利用宗教名义进行自我安慰的情景,反映了他们对宗教的误解和利用。最后,“高标不使观音救,徒说三千与大千”则是对那些脱离实际、追求虚幻境界者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主义的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