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
江边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龙山会
谁是风流落帽人
赵嘏所作的《重阳日寄韦舍人》是唐代七绝中的佳作,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重阳节的风俗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节过重阳菊委尘”描绘了重阳节后菊花凋谢的景象,象征着秋天的结束和生命的消逝。诗人以“节过”开头,表达了对节日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
第二句“江边病起杖扶身”则转入诗人自身的状态,他因病而起,需要使用拐杖辅助行走。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也暗示了他可能面临的艰难境遇或政治失意。
接下来两句“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则是诗人对于友人重阳佳节的期待与疑问。“不知此日龙山会”表明他对好友相聚的愿望,而“谁是风流落帽人”则表达了他对自己是否能够像古人一样潇洒自如地度过佳节的自问自答。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景象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赵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遭遇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超越时代的独特风格。
诗中的“龙山会”通常指古代文人雅集,而“风流落帽人”则引用了东晋时期名士王右军的典故,形容那些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人物。这种引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典雅且具有历史感。
《重阳日寄韦舍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唐代文化和历史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