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到番禺日,应伤昔所依。
炎洲百口住,故国几人归。
路识梅花在,家存棣萼稀。
独逢回雁去,犹作旧行飞。

注释:

却到番禺日,应伤昔所依。

炎洲百口住,故国几人归。

路识梅花在,家存棣萼稀。

独逢回雁去,犹作旧行飞。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把李秘书的离别与昔日自己的遭遇相比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他的前途表示了良好的祝愿。首联写友人远赴南中,而自己则留滞京师;颔联写友人离开后,自己怀念故国之情更加深切;颈联写诗人在长安看到友人寄回的家书,想到友人在岭南艰苦生活的情形;尾联想象友人离去以后,仍像大雁那样飞向南方,寄托了作者对他美好前途的祝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全诗通过送别友人并回忆往昔,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诗的开头用“却”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在番禺,即今广州。“却到番禺日,应伤昔所依。”这句的意思是诗人来到番禺的时候,应该感到悲伤,因为他离开了过去曾经依附的地方。接着,诗人又回忆起自己在岭南的艰难岁月,以及友人离开后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颔联“炎洲百口住,故国几人归?”的意思是说,炎洲这个地方有上百户人家都在那里居住,但是回到故乡的人却没有几个。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路识梅花在,家存棣萼稀。”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在路上见到了盛开的梅花,但是家中的棣萼却已经很稀少了。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景色的美好记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独逢回雁去,犹作旧行飞。”的意思是说,只有这大雁能够理解我的心意,它依然像以往一样飞行,飞向南方。这句诗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对自己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