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平蕃曲三首 其三》,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反映了战争对和平生活的破坏和对历史的沉思。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绝漠大军还”:描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边境的沙漠中凯旋而归的场景。这里的“绝漠”指的是辽阔的沙漠地带,象征着边疆的荒凉与辽阔。
  2. “平沙独戍闲”:表达了在空旷的沙地上,只有一座孤独的堡垒或戍所,显得格外宁静而无人打扰。这里的“平沙”意味着平坦的沙地,而“独戍”则暗示了这座堡垒的孤立无援。
  3. “空留一片石”:通过“空留”一词,强调了这片石头曾经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但现在却只剩下它自己,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这里的“一片石”可能指的是某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迹。
  4. “万古在燕山”:这句话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强调,指出这片石头将永远保留在燕山之中,成为永恒的存在。这里的“万古”表达了时间的长久和不变,而“燕山”则是中国北方的一座著名山脉。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战争对和平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等意象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边疆的荒凉和历史的沉重感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