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沈沈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这首诗是诗人在开元寺新构幽寂亭的题诗。康乐是指诗人自己,他喜爱山水,千年以来都与自然同在。
第一句“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直接表明了这是诗人为萧郎中的开元寺新构幽寂亭所作。
第二句“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的热爱,这种情感跨越了千年,与古人共鸣。
第三句“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描绘了自己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搭建茅屋、砍伐树木的情景。
第四句“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孤峰”指的是寺庙前的一座独立的山峰,“青霄”形容其高耸入云。
第五句“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描述了等待客人时坐在石头上的苔藓上,礼佛时在云雾缭绕的树林中。
第六句“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沧洲”指的是广阔的湖泊或河流,“清风”则形容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第七句“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五马”可能是指皇帝的仪仗队,“双旌”指旌旗,“薄烟虹”形容天空中的彩虹。
第八句“沈沈众香积,眇眇诸天空”,“沈沈”和“眇眇”都是形容词,分别表示浓重和遥远。
第九句“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表达了诗人虽然独自前往,但未能实现的愿望,同时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如谢灵运等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