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
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
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
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
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
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
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
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逐句进行解释并赏析,属于综合题,解答此类题目时,既要注意分析诗句的内容,也要分析诗句的运用的艺术手法,还要分析表达的效果。

“冬夜宿扬州开元寺烈公房送李侍御之江东”:冬天夜里在扬州开元寺的房间里送别去江边的李侍御。

【译文】

客居异乡的诗人投到百越之地,淮海一带一片阴霾凝聚。中原正困顿不堪,万里之外饥饿的鹰也栖身。

寂静的天宇下,我对你的爱意更加宽广。空荡的殿堂里飘来寒气,整夜的清辉映照出明亮的烛光。

出发之后盼望烟雾弥漫的水边景色,相思使得我寝食不安。傍晚的帆影背倚楚城,江水映衬着金陵的景色。

你此行何愁?离名近利不是我所追求的。如果炉峰便道,请代我探访东林寺僧人。

【赏析】

此作写于天宝十四载(755)秋天,当时诗人在扬州开元寺的住所为李侍御饯行。这首诗以“送别”为中心来抒写自己的感情。开头三句是说:“迁客投百越,穷阴淮海凝。”诗人自伤沦落他乡,心情凄苦;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国家危难的忧虑。“中原驰困兽,万里栖饥鹰”,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寂寂连宇下,爱君心自弘。”“寂寂”二字,写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情。“爱君心自弘”,表明自己虽然遭逢不幸,但仍然怀有一颗博大的胸怀。“空堂来霜气,永夜清明灯。”“空堂”,是说没有客人。“来”“永”都是时间副词,“来”是突然而来之意,“永”则是长久的意思。“永夜”指长夜。“清明”指灯火明亮。“空堂来霜气”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寂寞。“发后望烟水,相思劳寝兴。”这里用“发”字,点明诗人是在夜间告别的。“烟水”,即水烟,指江面雾气迷蒙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之后我在长夜之中望着烟雾弥漫的江面,心中充满了相思之情而失眠。“暮帆背楚郭,江色浮金陵。”“背”字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情景。“金陵”,今南京。这两句意思是,傍晚时分,一叶孤帆背依着楚地的城郭远去了,江面上水色映照出金陵的山峦来。“此去尔何恨,近名予未能。”这里用反诘语气表示自己并不怨恨。“近名”,指接近名声、地位。“予”,我。这两句的意思是,你此次离去有什么可遗憾的呢?因为你并没有追求名声和地位,所以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炉峰若便道,为访东林僧。”“炉峰”,即定慧寺,在杭州。“东林”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寺院名。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从炉峰那边走的话,就请你顺便访问一下东林寺的僧人吧。这两句表面上是在说闲话,实际上是诗人以“东林”代东都洛阳,寄寓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