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注释】

  1. 学阮公体:指学习阮籍的诗风。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三国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诗歌多写个人感情和隐逸生活,语言简练质朴。
  2. 体:风格。
  3. 使气:意气用事。
  4. 忧国不谋身:为国家忧虑而不考虑个人安危得失。
  5. 目览千载事:眼望千年往事。
  6. 心交上古人:心与古代圣贤相通。
  7. 侯门:贵族豪门。
  8. 灵台:指心灵、精神。
  9. 腰如磬:形容人的身材瘦小像磬一样。
  10. 徒使甑生尘:白白地把饭甑弄得满是灰尘。比喻浪费粮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晋代阮籍诗歌风格的学习之作。阮籍(210—263),字仲容,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他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诗以抒情为主,风格古朴,语言简练。此诗模仿阮籍风格,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作者开篇就点明了阮籍的诗歌风格,即“学阮公体”,表明了其学习的对象。接着,作者引用了阮籍的名句:“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这句诗出自阮籍的《咏怀诗》,意为过去的贤者大多是忧国忧民的人,他们并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得失。在这里,作者引用了这句诗,既表明了自己的学习对象,又强调了阮籍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忧国忧民。
    作者转向自己的看法。他写道:“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的眼睛可以看到千年的历史变迁,他的心中却与古代的圣贤相通。这里,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和历史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在这首诗中,作者还提到了“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这一警句。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在贵族豪门中,人们表面上讲仁义,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苦楚和艰辛。这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学习真正的学问,仅仅追求功名利禄,那么就会像那些腰瘦得像磬一样的文人一样,只会让自己的名声如同饭甑上的灰尘一样,毫无价值。
    这首诗通过对阮籍诗歌风格的模仿,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同时,它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的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