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
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
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
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诗词原文:

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
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
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
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注释:

  • 照镜台: 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用来照镜子的平台。
  • 遗基: 遗留的基石,这里指的是古迹。
  • 真人: 指仙人或隐士。
  • 翠凤: 形容凤凰的颜色翠绿如玉,常用以象征高贵和吉祥。
  • 桑野: 桑林之地,多用于描写田园风光。
  • 志遂: 意志得到实现或满足。
  • 椒房: 古代妇女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富贵或权位。
  • 三千女: 古代传说中美女三千,这里泛指众多的美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咏古二首有所寄》中的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仙人或隐士的怀念,以及对自然风光和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通过对比古人和今人、自然与人工、理想与现实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慨。

诗的第一句“寂寥照镜台”,用“寂寥”二字营造出一种空灵而静谧的氛围,让人联想到一位高人独处,静静地照镜自省。这里的“镜台”不仅是照面之物,更象征着自我审视和反思的空间。

诗人转向对“遗基古南阳”的描述,这里的“遗基”暗示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而“古南阳”则具体指向了一个地点。这一部分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描写,引发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进入第三、四两句,“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诗人巧妙地使用了“真人”和“翠凤”这两个意象,前者代表着超凡脱俗的人物,后者则象征着祥瑞和高贵。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第五、六句“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则是诗人情感流露的部分。这里的“目成”可以理解为目光相交,心意相通的意思;“志遂”则是指意志的达成或满足。诗人通过这两个词组,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或理想状态的执着追求和内心满足。

诗的尾句“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以反问的方式点明了主题。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是否应该忘记初心?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操守的思考。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