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将秦师,西南奠遐服。
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
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
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
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
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
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
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
【解析】
此为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写景叙事,情景交融,意境开阔。“将军将秦师”两句,点明题旨,诗人登高远眺,放眼望去,只见西北方向,有一片广袤的土地,那里是秦军的驻扎之地。“将军将秦师”,即指司马错率军西略巴蜀之事,也暗含着诗人对于平定巴蜀、统一国家的渴望与志向。“西南奠遐服”,即指司马错率军西略巴蜀之事,也暗含着诗人对于平定巴蜀、统一国家的愿望。“故垒清江上,苍烟晦乔木。”两句写旧地重游,感慨万千。“故垒”,指故城旧址; “苍烟”指青烟缭绕;“乔木”,指高大的树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片广袤的土地,如今已是一片苍烟笼罩,而那高大的树也早已不复存在了。“登临直萧辰,周览壮前躅。”两句写诗人登上高处,极目远望,不禁感慨万分。“登临”,登上高处。“萧辰”,即萧瑟的晨风。“周览”,环视,遍览。“前躅”,以前的足迹。“前躅”,过去的足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站在高处极目远望,不由得感慨万分,想到自己曾经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脚印,而今却已不见踪影。“堑平陈叶满,墉高秋蔓绿。”两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堑”,壕沟。“墉”,土墙。“陈叶”,堆积在地上的树叶。“秋蔓”,蔓生的植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眼前这一片沃野,当年是经过层层壕沟和土墙围起的,如今却已经杂草丛生,蔓藤遍地了,昔日的遗迹已荡然无存了。“废井抽寒菜,毁台生鲁谷。”两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废井”,废弃的古井。“寒菜”,指生长在大地上的一种低矮的草本植物。“鲁谷”,指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孔子所封土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片沃野之上,曾经有一口古井,现在却已经变成了一片低矮的草木丛生之地了;那片沃野之上,曾经还有一座高高的台子,现在却是长满了蔓藤,郁郁葱葱的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些曾经是人们劳作、生活的场所,如今都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了。“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遗镞。”两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耕人”,指农民。“古器”,古代遗留下来的农具。“遗镞”,指箭矢等遗物。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那片曾经是人们劳作、生活的土地上,现在还能看见一些农具和箭矢等遗物,它们见证了这里过去的历史。“楚塞郁重叠,蛮溪纷诘曲。”两句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楚塞”,即楚地之边塞。“郁”,聚集;“复”,重复。“蛮溪”,指南方少数民族所居住的边远地区。“诘曲”,曲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那个曾经是楚地边塞的地方,现在却已经是郁郁葱葱了;而在那个曾经是南方少数民族所居住的地方,现在也已经变得曲折蜿蜒了。“留此数仞基,几人伤远目。”两句写议论,抒发情感。“仞”,同“韧”。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十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几道深深的基石,不知道有多少像我这样心怀壮志的人,因为看到这遥远的故乡而感到伤心呢?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居》的后半部分,写的是作者游览司马错古城后的感想。司马错原是秦国丞相穰侯魏冉之子,因有功于秦而被拜为左庶长,封阴陵君;后又因谋刺秦王嬴政失败被流放至陇西,最终死于贬所。其地位于今四川茂县境内。司马错墓就座落在今茂县叠溪镇南的山中,距石门镇约10公里。该地风景优美,山峦起伏,林木葱茏,水势湍急,风光十分秀丽。《登锦屏山》诗中就有描绘此地的诗句,但未见有描写司马错墓地的诗篇。从本首诗来看,作者对司马错墓地怀有深情厚意,他不仅赞美了这个地方的山水之美,而且对司马错的业绩也作了高度的评价。
此诗先写登高远眺,然后写所见景物,最后写感慨之情。全诗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首二句写登高遥望司马错古城,点明题旨;三、四句写故垒荒废,苍烟蔽日;五、六句写旧地重游,感慨万千;七、八句写四周环境的变化;九、十句写旧物难觅,感叹往事如烟;十一、十二句写山川依旧,景色依旧,但人事全非;十三、十四句以景结情,抒发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十五、十六句写思乡之情。整首诗写得雄浑壮阔,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