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横空限一隅,划开元气建洪枢。
梯航百货通邦计,键闭诸蛮屏帝都。
西蹙犬戎威北狄,南吞荆郢制东吴。
千年管钥谁熔范,只自先天造化炉。
【题解】:
此诗为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秋作。诗人在蜀州(今四川崇庆西)时,曾寄上西蜀杜司徒《登楼》诗,以表心志。此诗乃其答书之作。首四句,写剑门关雄奇险峻的地势;五、六句,写剑门关的战略地位及其对西南各族人民的影响;七、八句,写剑门关对唐朝统一大业的贡献。全诗融情入景,寓理于事,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是一首成功的咏史名篇。
【注释】:
①峭壁横空限一隅:陡峭的山壁横空而立,把整个蜀地局限在一角之内。
②划开元气建洪枢:划分出一片天地来建立国家的中心。元气,指天地之气或宇宙之气。洪枢,即枢纽,比喻国家政权的中心。
③梯航百货通邦计:乘船航海,运送商品,沟通各地的商旅往来。键闭诸蛮屏帝都:用铁环锁住山口,阻止蛮人入侵。
④西蹙犬戎威北狄:向西推进,使北方的少数民族威服。
⑤南吞荆郢制东吴:向南扩展领土,控制长江中游地区,从而压制了东吴政权。
⑥管钥谁熔范:谁有权力熔铸天下的钥匙呢?管钥,喻指国家政权。
⑦先天造化炉:自然生成的宇宙和万物,就是造物者的“先天”之炉。
【译文】:
高耸的山峰横空而立,将整个国土局限于角落之中;划分天地,创建国家政权的中心。
航海运输各种货物,沟通各地的商旅往来;用铁环锁住山口,阻止蛮人入侵。
西逼北方的少数民族,使他们威服;向南扩展领土,控制长江中游地区,从而压制了东吴政权。
是谁有权力熔铸天下的钥匙呢?只自天然生成的宇宙和万物,就是造物者的“先天”之炉。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秋作,当时他因直言进谏被贬至成都,途经剑门关时所作。诗的开头两句写关之形势,笔势飞动,气象恢宏。颔联紧承首联,进一步描写了它的战略地位。颈联则由写关之形势转而写关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尾联再从关之作用宕开一笔,归结到它是由自然生成的宇宙和万物构成的“先天”之炉。
“峭壁”、“雄关”,历来都是中国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但此诗却能写得如此气魄雄伟、意境苍茫,实在是难能可贵。这首先得益于诗人对仗的精心锤炼。首联“峭壁”与“横空”相映成趣,“限一隅”与“划开元气”相呼应,不仅语意连贯,而且声律铿锵,令人读起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颔联中“梯航”一词,既写出了陆路水路的交通繁忙,又写出了商旅往来的兴旺发达。“百货”二字,则写出了关内外的商品交流之盛。这些内容看似寻常,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诗人通过描写关内外的经济繁荣,表达了自己渴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写道:“键闭诸蛮屏帝都。”这里,“键闭”二字,既形象地描绘出了关隘的坚固与雄伟,又巧妙地点明了它对南方少数民族的震慑力。而“屏帝都”三字,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关内政治安定的期望。
尾联则是诗人的巧妙升华。诗人以自然生灵喻人,将国家比作了“先天”之炉,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这种感情表达虽然深沉含蓄,但却让人读后不禁为之动容。
这首诗通过对剑门关的描写,展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伟大精神风貌和伟大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了诗人恢复中原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