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
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
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梁城下熊轼,朱戟何炜耀。
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
高门知庆大,子孝觉亲荣。
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
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
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
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
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
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
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
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梁城下熊轼,朱戟何炜耀。
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
高门知庆大,子孝觉亲荣。
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
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
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
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
注释:
当年你贵得意,各自争夺名声。
大家齐唱阳春曲,唯有你的歌声像金玉般珍贵。
悬黎玉从中发出光辉,它的高价世上难以掩盖。
鸿雁的羽毛不会低头飞翔,但龙津的险阻也不足为虑。
直接赞美《鹦鹉赋》的文采,不看重《芳桂枝》的美。
年轻时就以才华闻名,长大后也能高声吟诵《唐史》。
梁城的城墙下有熊轼的画像,红戟在朱门上闪耀光芒。
才子将要回家过安宁的日子,棠花已经笑开了颜。
高门知道庆典的喜悦,儿子孝敬父母感到荣耀。
独自把握还珠的美德,难道只是询问丝绢的情感?
离别宴席上不能尽兴,掺袖的手太早了。
马儿向西离去轻松,树色向东望去美好。
行人的尘土突然消失,惆怅地离开了青门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诗作。当时他的朋友李四考取进士,要回故乡省亲。李四的考中,让诗人深感欣慰,于是写下了这首七律来表达自己的祝贺之情。
第一联“当年贵得意,文字各争名”点明时间、地点和背景,写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第二联“齐唱阳春曲,唯君金玉声”写人们争相夸赞李四,突出了李四的才学出众。
第三联“悬黎宝中出,高价世难掩”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李四才能出众。
第四联“鸿羽不低飞,龙津徒自险”进一步描写了李四的才学非凡。
第五联“直矜鹦鹉赋,不贵芳桂枝”表明自己赞赏李四的文学成就。
第六联“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赞扬李四年少时就有才华,并得到世人的赏识。
第七联“梁城下熊轼,朱戟何炜耀”形容李四的成就显赫一时。
第八联“才子欲归宁,棠花已含笑”表示自己希望与李四共享天伦之乐。
第九联“高门知庆大,子孝觉亲荣”表达了对李四家的美好祝愿。
第十联“独揽还珠美,宁唯问绢情”暗示了自己欣赏李四的诗歌,并不只在乎他的财富。
第十一联“离筵不尽醉,掺袂一何早”描述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第十二联“马蹄西别轻,树色东看好”写出了分别时的景象。
第十三联“行尘忽不见,惆怅青门道”写出了作者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