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
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
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
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
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
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
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情感及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分析,得出答案。

此题的关键词是“秋夜对月怀李正封”,这是诗中直接出现的词语,也是全诗的中心词。因此,要抓住这个词语,结合诗句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句“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这两句写诗人因思念而独自坐在秋天的院子里弹琴。“援琴”指弹拨琴弦,表现了诗人在孤独寂寞中借弹琴来排遣愁情。“怅独立”,表明诗人在弹琴时感到孤单、悲苦。“对秋堂”,即面对着秋天的院落,点明时间是在秋天,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情。

第二句“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这两句写诗人因思念远方的爱人而仰望天空。“美人远于月”,指的是诗人所思念的人不在自己身边。“徒望空景光”,意思是说诗人只能望着月亮想念她,无法实现与她的相见。

第三四句“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这两句写诗人因回忆起以前和心爱的人一起弹奏琴瑟时的欢乐时光,如今却只能在琴声中寄托自己的悲伤情绪。“坐忆执手时”,回忆着两人曾经在一起弹奏的情景。“七弦起凄凉”,说明琴声中流露出了悲伤的情绪。“凄凉”,形容悲伤、凄切。

第五句“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这两句写诗人认为人生知己难逢,因此不能忘记朋友。“平生”,泛指一生;“知音”,懂得音乐的人或志同道合的人;“君子”,这里指诗人的朋友;“安可忘”,怎么可以忘记呢?表示诗人不愿忘记朋友的心情。

第六句“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这两句写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客意如梦寐”,指诗人旅途漂泊,如同梦中一般,心情十分不安定。“路岐遍四方”,意思是说诗人四处奔波,到处流浪。

第七八句“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这两句写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感受到孤独无助的痛苦。“日远迷所之”,意思是日子过得很慢,让诗人感到迷茫,找不到归宿。“满天心暗伤”,意思是在茫茫的天空中,诗人感到心烦意乱,心中充满了伤痛。

第九十句“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这两句写诗人收到朋友赠送的礼物后感慨万千。“主奉二鲤鱼”,意思是说自己受到了朋友的礼赠;“中含五文章”,意思是礼物中包含了五首诗篇,表达了深深的情谊。

第十一十二句“惜无千金答,愁思盈中肠”,这两句写诗人收到礼物后内心充满感激之意。“惜无千金答”,意思是说没有能力报答好朋友的深情厚意;“愁思盈中肠”,意思是说自己因为朋友对自己的深情厚意而感到非常悲伤,心中的忧愁难以言表。

第十四十五六句“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这几句写诗人在夜晚独自一人行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的同时,也感叹自己的身世遭遇。“此夕临风叹”,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里,诗人不禁感叹自己的人生遭遇;“零露沾衣裳”,意思是说夜晚的露水打湿了身上的衣裳,表现出诗人夜晚行走时的艰辛。

【赏析】《秋夜对月怀李正封》,是唐代诗人张仲素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的是作者在思念远方亲人时,面对明月,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珍惜。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而含蓄,充分体现了张仲素的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