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
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
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
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

晓发方骞驿

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

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

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

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

译文:
早晨出发前往方骞驿,道路崎岖蜿蜒在远处的山间小径上。步履蹒跚,仿佛龙钟一般,只能一脚深陷在涧中的泥泞中前行。

阳光斜射在一片树荫下,却时常化作雨滴落下;微弱的光芒照耀着前方的路,却似乎能映出彩虹般美丽的色彩。

我的头发因忧愁而变白,心境也如同险峻的山路一般迷离不清。只有知道往蜀地的人,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杜鹃啼叫的声音,那声音是如此地凄美动人。

赏析:
此诗描写了清晨出发前往方骞驿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直接点明了时间是早晨,地点在方骞驿附近。第二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崎岖的山间小径上的情景,形象生动。第三句通过“龙钟”和“蹴涧泥”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步履维艰的状态,同时暗示了环境的艰难险阻。

第四句利用“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两句诗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内心感受。这里的“片阴”指的是树木或云层形成的遮蔽物,而“常作雨”则表明这种遮蔽物往往让人感觉像是下雨一样。同样,“微照已生霓”也是对光线变化的描写,暗示着晨光虽弱但仍有希望和美好存在。

第五、六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情变化。“鬓发愁氛换”,意指诗人由于长途跋涉而感到忧愁,而“心情险路迷”则是说诗人的心情随着旅途的艰险而变得迷茫。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困惑。

最后一句“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则是整首诗的升华。这句话意味着只有那些经历过艰辛旅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杜鹃叫声的美丽,它不仅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感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早晨出发前往方骞驿的场景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对家乡和未来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