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重珍宝,我贵刹那静。
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性空法亦空,十八绝行踪。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解析:
1. 世人重珍宝: 描述的是世俗的人重视财富和珍贵物品。”珍宝”在古汉语中常用来形容贵重的物品或事物,这里强调的是对物质的追求。
2. 我贵刹那静: 这里的”我”指的是诗人自己,”贵”意味着珍视,”刹那”是一瞬间的意思。诗人认为自己比世间的珍宝更加珍贵,因为其内心保持了片刻的安宁和平静。
3. 金多乱人心: “金”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金钱或者财富,”乱心”是指搅扰心神。诗人认为大量的财富会让人的内心变得浮躁不安。
4. 静见真如性: “真如”是佛教术语,意指事物的本体、真理或本质。”性”则指本性或者本质。此处诗人表达了通过内心的平静(静)可以观察到事物的真实本质或本性。
5. 性空法亦空: 这是佛教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包括佛法。这反映了一种对世界本质的深刻理解。
6. 十八绝行踪: “十八绝行”可能是对某个特定行为或习惯的简写,而”绝行踪”意味着这种行为或习惯是独一无二的,难以复制的。
7. 但自心无碍,何愁神不通: 这里的”自心”指的是自己的内心,”无碍”表示没有障碍。诗人表达的是只要内心没有阻碍,那么精神上的困扰和障碍就不复存在。这句话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批判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平和的思想。诗人通过对比世俗的珍宝与自我内在的宁静,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平和与纯净,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同时,诗中也提到了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暗示了通过修行可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描述,也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探讨,鼓励人们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