龛龙去东海,时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

【注释】

龛:小土山。青龙寺,位于今陕西扶风县西北10公里的龙尾原上。

敬文,即唐僖宗时宰相敬翔。

西斜:太阳西沉。

碎石,指敬文的墓碑。

流沙:沙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青龙寺题壁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敬翔的哀悼之情。

前两句以景起兴。“龛龙去东海,时日隐西斜。”这两句是化用曹操的诗句:“神龙见首而不見尾,此乃天造地设之奇也。”这里,诗人巧妙地用典,写明敬翔虽逝于西斜,但像神龙一样,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敬文今不在”一句,直抒胸臆。“敬文”指唐代宰相敬翔。据史载,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得百姓爱戴。唐昭宗天佑年间(公元904—907年),朱全忠杀尽昭宗近臣,独不杀敬翔,说“留此人在,无宁事”。朱全忠于是命人将敬翔押至凤翔,逼其自裁。临死前,敬翔大呼“苍生误我!”朱全忠怒曰:“我岂不知汝好贤?”随即下令斩之。敬翔被害后,他的好友王建为悼念他,便写了一首《哭敬梓州》的诗,诗中有云:“石马何年灭,龙公此日亡。西山无复雨,东海有遗芳。”可见敬翔生前为人正直、刚毅。

“碎石入流沙”,这是对敬翔一生品格的高度概括和评价;也是诗人对敬翔不幸遭遇的最好注解。

后两句以议论收结,表达诗人对敬翔的哀悼之情。“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沙。”诗人以“今不再”三字点出“敬文”已死,“碎石”喻其遗骸,“入流沙”暗含其尸骨葬于荒漠之地。诗人以极其悲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敬翔这一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