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慢痴山高屹屹,无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诳友,常随猛兽作悲鸣。
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
了此幻性同阳焰,空花识浪复圆成。
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
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
【注释】
觉地颂 其三:觉者,觉悟。偈:我慢痴山高屹屹,无明欲海杳溟溟。每逐旃陀憍诳友,常随猛兽作悲鸣。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了此幻性同阳焰,空花识浪复圆成。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
【赏析】
“觉者,觉悟。偈:我慢痴山高屹屹,无明欲海杳溟溟。”
这首诗的首句“我慢痴山高屹屹”,意思是说,我的愚痴就像一座高山一样高大而不可逾越。这里的“我慢”是佛教语,意指执着于自己的烦恼和妄想。第二句“无明欲海杳溟溟”,意思是说,无明就是欲望之海,它深邃而广阔无边。这里的“无明”也是佛教语,意指对世间万物的迷惑和执着。整首偈的意思是说,我的愚痴像一座高山一般高大而不可逾越,而无明就是欲望之海,它深邃而广阔无边。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和困惑的深刻体验。
“每逐旃陀憍诳友,常随猛兽作悲鸣。”
这首诗的第二句“每逐旃陀憍诳友,常随猛兽作悲鸣”意思是说,我一直追逐着那些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朋友,他们如同猛兽一样,让我感到痛苦和悲伤。这里的“旃陀”是佛教语,意指有学问的人;“憍诳友”则是傲慢自大的朋友的意思。整首偈的意思是说,我一直追求那些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朋友,他们如同猛兽一样,让我感到痛苦和悲伤。这里的“旃陀”和“憍诳友”都是佛教语,它们在这里代表了诗人所追求的某种理想境界。然而,这种追求却让他感到痛苦和悲伤,因为他无法真正理解这种境界的意义。
“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
这首诗的第三句“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意思是说,我的本性本来清净无染,然而在世俗的诱惑下,我的意识变得混乱不堪,如同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这里的“自性转识”指的是本性的觉醒和转化;“翻为幻”则是指这种转变带来的虚幻和不实。整首偈的意思是说,我的本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然而在世俗的诱惑下,我的意识变得混乱不堪,如同梦幻泡影般虚幻不实。这里的“自性转识”和“翻为幻”都是佛教语,它们强调了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相对性和虚幻性。
“了此幻性同阳焰,空花识浪复圆成。”
这首诗的第四句“了此幻性同阳焰,空花识浪复圆成”意思是说,我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虚幻的本质,就如同阳光下的火焰一样真实。这里的“了此幻性”指的是对虚幻本质的认识和洞察;“同阳焰”则是比喻虚幻的本质如同阳光下的火焰一样真实。整首偈的意思是说,我已经认识到了这种虚幻的本质,就如同阳光下的火焰一样真实。这里的“同阳焰”和“空花识浪”都是佛教语,它们强调了虚幻的本质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
这首诗的第五句“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意思是说,当我看到天空中的浮云消散时,我才意识到虚空本身就是清澈明亮的。这里的“太虚”是指整个宇宙空间;“忽觉”则是突然领悟的意思;“浮云散”则是比喻虚空的澄清和明朗。整首偈的意思是说,当我看到天空中的浮云消散时,我才意识到虚空本身就是清澈明亮的。这里的“太虚”和“虚空”都是佛教语,它们强调了宇宙空间的广阔和深邃以及它的永恒不变。
“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
这首诗的第六句“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意思是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凡人还是圣人,他们的名声都无法掩盖我内心的澄明和纯净。这里的“今古湛然”指的是永恒的明亮和纯净;“常皎莹”则是比喻内心世界的明亮和纯洁;“不得古今凡圣名”则是强调了超越世俗名声的重要性。整首偈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凡人还是圣人,他们的名声都无法掩盖我内心的澄明和纯净。这里的“今古湛然”和“凡圣名”都是佛教语,它们强调了超越世俗名利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感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困境和困惑的深刻体验以及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它体现了佛教哲学中的禅宗思想,强调了个人修行和悟道的重要性以及对世俗功名的超越。同时,它也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解脱之道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