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
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忽听新蝉发,客情其奈何。
    注释:忽然听到新生的蝉鸣声,心中充满了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此句开篇即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致,新蝉的鸣叫打破了宁静,触动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忽”字用得巧妙,暗示着这是诗人意外听到的,而非常态。而”客情”二字则透露出诗人身处异乡,远离家乡,无法享受家人团聚之乐的情感状态。

  2. 西风起槐柳,故国阻烟波。
    注释:西风吹拂着槐树柳枝,故乡被烟雾隔断,无法相见。
    赏析:这句诗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渲染了一种秋天萧瑟的氛围。”西风”一词给人以秋风萧瑟、天气渐凉的感觉,而”槐柳”则是典型的秋季景象,它们的变化往往伴随着季节的更替。”故国”指的是作者心中的故乡,而”烟波”则描绘出了故乡的遥远和渺茫,难以触及。

  3. 垄笛悲犹少,巴猿恨未多。
    注释:在田间地头吹奏笛子的声音还略显凄凉,巴地猿声的哀怨还不算太多。
    赏析:这里的”垄笛”可能是指田间劳作时吹奏的笛音,它与大自然的声音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田园风情。而诗人通过”悲犹少”来表达自己对这种声音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巴猿”则可能指巴地(今四川一带)的猿声,这些猿声常被用来比喻悲伤或愁绪。诗人通过比较两者的”恨未多”,进一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情感。

  4. 不知陶靖节,还动此心么。
    注释:不知道陶渊明是否也像我一样,被这些情感所打动?
    赏析:这里诗人引用了陶渊明(约365-427)的典故,表达了他对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诗人以此自问,是否能够像陶渊明那样,摆脱世俗的纷扰,回归自然的怀抱。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在追求内心宁静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