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半隳摧,门临野水开。
云凝何代树,草蔽此时台。
绕塔堆黄叶,沿阶积绿苔。
踟蹰日将暮,栖鸟入巢来。
【注释】
经古寺:通过古代寺庙。
殿宇半隳摧:殿宇一半倒塌了。
门临野水开:门前有野水流淌。
云凝何代树:云凝结成树木。
草蔽此时台:野草覆盖了这座台子。
绕塔堆黄叶,沿阶积绿苔:在塔周围堆积着黄色的落叶,沿着台阶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
踟蹰日将暮,栖鸟入巢来:踌躇犹豫时太阳已将落山了,鸟儿们飞回它们的窝巢。
【赏析】
此诗描绘诗人经过一座破败的古寺,从寺门到台子再到塔周围的景色,最后是台阶上的青苔和树上、台子上的落叶以及归巢的鸟儿。诗中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受。首句写古寺,第二联写寺外,第三联写寺内,第四联回到寺外;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
这首诗以“过”字领起,一气呵成,不事雕琢。首二句写古寺之衰,“门临野水开”一句,既点出“过”字,又写出古寺的荒凉,使人产生一种凄清的感觉。三、四句写进入寺庙后的景象,“云凝何代树”,“草蔽此时台”,这两句运用比喻,把云、树、台比作人,使无生命的景物仿佛有了生命。五、六句又写到塔周围和台阶上,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最后两句写日暮时分的情状:徘徊不定的作者,看到天色已晚,就准备回家,而归巢的鸟儿又飞来报信。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它不仅写了寺庙的荒凉,还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受和感慨,表达了一种悲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