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
映霞旅雁随疏雨,向碛行人带夕阳。
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
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

【解析】

题中关键词是:“塞叶”“秋欲霜”,这是描写“塞下”的景物;“寒山”“数点”“牛羊”;“映霞旅雁”“向碛行人”“夕阳”;“边骑”“国恩”“胡儿”。

【答案】

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

映霞旅雁随疏雨,向碛行人带夕阳。

边骑不来沙路失,国恩深后海城荒。

胡儿向化新成长,犹自千回问汉王。

赏析:

首句以声音写景色。“塞叶”即指边关之落叶,秋天到了,树叶变黄,秋风起,叶子纷纷飘落下来,一片凄凉之声传来,使人有悲凉之感。“秋欲霜”是指秋末冬初的时候,天气转冷,霜降将至了。这里诗人通过描写塞叶的声响,表达了自己对边陲之地萧瑟秋景的深切感受,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苍凉、凄清的氛围。

第二句以动物来表现边地的自然风貌。“寒山”指的是荒凉的山岭,山上没有草木,只有稀疏的几棵树木;“牛羊”是牧民们的牲畜,在寒冷的冬天里,这些动物们要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这里的“数点”一词用得极为贴切。因为牛羊的数量不多,所以只能看到零星几个,显得十分稀少。这两句诗描绘了塞外的自然景观和牧民们艰苦的生活状况。

第三句以自然景象来表现边地的风物人情。“映霞”是指傍晚时分,太阳西沉,余晖映照在天空中的云霞之上;“旅雁”是候鸟,每年秋冬迁徙时成群结队向南飞翔;“疏雨”就是稀疏的雨点,此时正值秋末冬初,雨水稀少。这几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边地的气候特征以及牧民们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存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以人的动作来刻画边地的人文环境。“向碛”是指向着沙漠行进,碛是指沙石组成的平原地带,这里指的是边远的地区;“夕阳”是指落日余晖,此时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句诗描述了人们行走在沙漠中的艰辛情形。

第五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地人民的生活环境。“边骑”是指驻守边疆的士兵;“沙路”是指沙质的道路,由于沙子太硬,车辆难以通行。“失”字表现出了道路被破坏的情形,这一句诗描绘了边疆地区交通困难的现状。

第六句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进行抒情议论。“国恩”是指国家的恩惠,“海”是指大海,此处代指辽阔的疆域;“城荒”是指城池破败不堪;“后”字在这里表示时间上的延续,说明这种状况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地区的忧虑之情,认为如果国家不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那么边陲之地将会日益荒芜,最终无法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

第七句从胡人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感。“胡儿”是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人,“向化”意为归顺朝廷、接受统治,“新长”指的是新近成长起来的。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少数民族归顺朝廷、渴望得到朝廷庇护的心情。然而,作者又不禁发出了疑问,为什么这些胡人仍然要反复地向汉朝皇帝打听呢?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朝廷的统治并不完全信任,或者是因为他们对于未来的命运感到迷茫和担忧。

本诗以边塞风光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来展现边塞地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环境。同时,诗歌还融入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地区的忧虑和关心之情。整体上来说,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