堑鸟毛衣别,频来似爱吟。
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珠翠笼金像,风泉洒玉琴。
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堑鸟毛衣别,频来似爱吟。
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珠翠笼金像,风泉洒玉琴。
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注释:1. 堑鸟:一种水鸟。2. 毛衣:鸟儿的羽毛。3. 频:多次。4. 秋病后:秋天生病之后。5. 斑驳:交错、重叠的样子。6. 珠翠:珠玉和翡翠。7. 笼金像:以黄金装饰佛像。8. 风泉:风吹来的泉水。9. 玉琴:用玉石制成的琴。10. 孰知:怎么知道。11. 所适:所适合的地方。12. 心心:心中所想。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色。诗人在桐江边闲居,观察着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动物们的生活状态。他看到水鸟们的羽毛被秋风染上斑斓的色彩,它们时而飞来停歇于岸边,仿佛是在表达对诗人的喜欢。诗中还描绘了秋日里的萧瑟与病后的萧瑟之境,通过“萧条”和“病后”这两个词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感慨。同时,诗人也观察到绿色苔藓在石头上的斑驳,这进一步增添了秋日的寂静与荒凉之感。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细节,包括鸟儿们飞翔的姿态、佛像的装束和风泉带来的清凉感受。但最终,诗人意识到他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外在的美景或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因此,尽管他身处优美的环境中,但他的心并未真正得到满足。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