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门微雪下,慵惰计全成。
默作便终日,孤峰只此清。
身心闲少梦,杉竹冷多声。
唯有西峰叟,相逢眼最明。
【注释】:
闲门:闲居之门。微雪,小雪。
默作:默默作诗。终日,整天。
杉竹:松树和竹子。多声,声音清脆。
西峰叟:指诗人自己。
【赏析】:
《闲居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五首组诗《感遇十二首》的第三首。这首诗写诗人隐居山中时的生活与感受。
首句“闲门”二字点明了诗人隐居的状态。“微雪下”则写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静谧。“慵惰”一词既写出诗人的悠闲自得,也流露出内心的无奈。“计全成”一句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第二句“默作便终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静静地作诗,享受着这份宁静和清冷。
第三句“孤峰只此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片山林的喜爱,这里的山只有这里才是清冷的,其他的山都没有这里清。
第四句“身心闲少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为名利所累,而是真正地放松了自己。第五句“杉竹冷多声”则描述了山林中的杉树和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让整个山林都充满了生机。
最后一句“唯有西峰叟,相逢眼最明”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诗的主人公——诗人自己。诗人在这里用“相逢”二字表达了他对这位西峰叟的敬重之情。而“眼最明”则是对西峰叟敏锐洞察力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