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
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
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注释】

周琏:唐代诗人,与李白、杜甫有交往。

六七年:指从天宝三载(744)至天宝十五载(756)。

鬓已苍:形容头发已经花白,比喻人老了。

交情终淡薄:指彼此的交情已经很淡了。

丹霄:天上的云彩。这里借喻官场。

四壁荒:四壁空空,形容没有依靠。

吾道:我的主张和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江西与周琏重逢时写的,表达了他对周琏老去、自己未得志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老朋友的怀念,又有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首句“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表达了作者与周琏分别六七年的思念之情。相见时,对方已是满头白发,形象地描绘出时光的流逝。

次句“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则表达了作者对这段友情的失望和无奈。虽然久别重逢,但彼此之间的感情已经变得淡薄,甚至不如以前。同时,对方的诗歌风格也变得过于激烈,让人感到有些清狂。这一句既反映了作者对朋友变化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态度。

第三句“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未来命运的担忧。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得到高官厚禄,只能过着无所依靠的生活,就像四面墙一样空荡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悲观和无奈。

最后一句“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则是作者的豪言壮语。只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还在,无论何时都能坚持走下去。这里的“吾道”指的是作者的理想和信念,而“晚达”则是指晚年才能实现。这个豪言壮语体现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通过描绘与周琏重逢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